新書推薦: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編輯推薦: |
本书收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准备的,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本书初版于1957年。此次重新编辑,按照新编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统一格式,对原书体例、内容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一)全书统一用简体字排版,该书初版中被注释的词句下加着重号,今统一删去。(二)初版书中,有关于文字的异同正讹的校记若干则,散附在各篇的注释之中,今统一删去。(三)作者原本采同音字、反切法对疑难字进行标,但由于当时读音规范尚不统一,古音、今音、方音混杂,今均改为现代汉语拼音标注。(四)作者于地理考释特别详尽,注释中涉及现代的地名都按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政区名称做标注,然而时至今日,政区名称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均按*近的区划变动进行了改订。(五)学术研究不断推进,当时作者无法定论的个别问题,今天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如王伯祥先生认为今本《后汉书》的志是梁朝刘昭补上的,实为晋司马彪所作《续汉书》的志,有宋朝梁昭注。今均进行了修订。(六)初版《史记选》原选20篇,此次限于篇幅,遂精选其中10篇,原相应注释也做了调整。
我们主张,学生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一定要考虑版本问题,我社为老字号
|
內容簡介: |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它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其首创的纪传体为后来历代正史所沿袭,影响深远。该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伯祥《史记选》主要选录本纪、列传中的名篇,并对其中的疑难字词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释说明,对于阅读理解该书很有裨益。
|
關於作者: |
王伯祥(1890-1975),江苏苏州人。现代文史研究家。名钟麒,字伯祥。曾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著有《史记选》、《春秋左传读本》、《增订李太白年谱》等。
|
目錄:
|
目次
导读
《史记选》序例
项羽本纪
陈涉世家
留侯世家
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魏公子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刺客列传(节选)
淮阴侯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李将军列传(节选)
|
內容試閱:
|
导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共三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最终由司马迁撰作完成。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汉武帝末年。关于司马迁的生卒年问题,学界始终存在争议。具体可参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收入《观堂集林》)、郭沫若《〈太史公行年考〉有问题》(《历史研究》1955年第6期)等。司马氏世代担任史官,掌管天文工作。司马谈仕于建元、元封之间,作为太史,他立志要继孔子,效《春秋》,写作一部卒述陶唐以至于麟止的通史。元封元年(前110)初,司马谈去世,撰述这部通史的任务由司马迁接续下来。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当上太史,开始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搜集各种历史资料。太初元年(前104),他参与制定的《太初历》颁布实施,标志着汉武帝封禅、改正朔、易服色等一系列改制的完成,他自己也展开了《史记》的写作。天汉三年(前98),因李陵事件的牵连,司马迁获罪被处以腐刑,思想上发生了巨变,他以更为冷峻的眼光来思索历史与人生,并把这些感悟融入到发愤著书之中。征和二年(前91),《史记》一书基本完成,在《太史公自序》里,他将这部书称之为《太史公书》,至于史记之名,本指记载历史的书,直到魏晋以后才专指司马迁的《史记》。
从内容结构看,《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五种体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其中本纪十二篇,因效《春秋》十二公,故为十二篇,主要记载天子国君之事,也是全书记事纲领。表十篇,表隐微之事,使之鲜明,以编年的形式记载国家大事,与纪传互为经纬。书八篇,主要记载典章制度与经济、文化有关的专题,后来班固作《汉书》,把书改称志。世家三十篇,主要记载诸侯列国之事,也兼载少数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如孔子。列传七十篇,记载人物最为广泛,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庶民百姓,所谓叙列人臣事迹,可令传于后世。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一书的主体,司马迁所开创的这种史书体例,被后世正史沿用,而称之为纪传体。东汉班彪、班固父子时,《史记》已有十篇缺失,有录无书,分别是:《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三王世家》《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傅靳列传》,今本这十篇俱在,当是后人续补。
从时间上看,《史记》是一部通史。它不仅记载了上古三代的历史,如《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也记载了春秋战国史,以及司马迁眼中的近现代史,即秦汉之际的历史,这部分在书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尤其难能可贵。我们如今能够对上古历史产生系统的认识,端赖司马迁的记述,如《殷本纪》中载录的三千年前的商王世系,已为甲骨刻辞所印证,这也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
从地域上看,《史记》是一部当时的世界史。它不仅记载中原地区的历史,还涉及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皆有传述。
阅读《史记》的方法,因人而异,如可选取某一时段、某一篇章展开阅读,由易及难。依照原书次第,卷首《五帝本纪》等几篇关乎上古历史,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可读性都不强,且不易理解,对于初学者简直是佶屈聱牙,即使借助前人注释,读起来也难于把握,因此可以先从相对平易的秦汉纪传入手,这部分文学性也强,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熟悉了秦汉史事以后,再回溯春秋战国,以至上古三代。另一方面,《史记》包罗万象,与《尚书》《左传》《战国策》《汉书》《汉纪》等皆有大量关联性章节,可以展开比较阅读,体会其间差异,这种近似古籍校勘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差异之处,会映入眼帘,记忆深刻。同样,《史记》本身记事,本纪、表、世家、列传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也可以在阅读时注意联系对比。
苏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