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

書城自編碼: 330499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专业史
作者: 【丹】 华道安 [Donald B.,Wagner]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08266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2-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售價:HK$ 112.7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售價:HK$ 78.2
锦衣玉令
《 锦衣玉令 》

售價:HK$ 112.7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

售價:HK$ 89.7
法国小史
《 法国小史 》

售價:HK$ 110.4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售價:HK$ 79.4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售價:HK$ 55.2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售價:HK$ 193.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9.6
《垂虹问俗:田野中的近现代江南社会与文化》
編輯推薦:
西方*的研究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史》钢铁冶金分册作者华道安第二本中文译作。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铜铁工具先在楚国出现,而统一六国的却是秦国,全面解读秦国强大的工业政策;《山海经》编者不仅搜集大量神话传说,可能还掌握了当时整个中国的金矿以及大部分地区金属矿床的分布;......世界著名冶金考古学者华道安全新考察中国冶铁生产,通过中西比较的视角,完整呈现中国文明演进的独特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从文献材料、考古材料、科技分析、中西对比四方面观察中国古代铁器生产情况。对中国出土的汉代以前铁器做了系统的梳理,总括了中国国古代铁器的生产情况和生产状况,并与西方的一些冶铁生产体系进行了对比,同时介绍了一些金相学基础知识和相关铁器的金相研究。作者重点研究了各种铁器的实用性及其对早期社会变革的意义,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肯定和赞赏。和中文同类著作相比,本书更加重视钢铁技术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注重传统钢铁技术的发展和意义,并且相当强调运用中西比较的视角。可以说,本书和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样,起到了沟通东西方的作用。
關於作者:
作者:华道安(Donald B. Wagner),丹麦人,世界著名冶金考古学者。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任职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北欧研究所,四川大学特聘教授。20世纪80年代,华道安接受李约瑟邀请,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钢铁冶金分册,该分册被誉为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英文专著中最具权威性的。华道安主要致力于中国早期铁器与冶铁技术以及中国古代数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在国际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5部。
译者:李玉牛(LI YU NIU),加拿大籍华人,2009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12年获四川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2018年取得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四川大学,研究方向为冶金考古与科技考古,曾在国际上发表多篇中国西南地区冶金考古相关论文,并在国内的重要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及译作。
目錄
目录
序言 001
译者序 004
作者序 008
第一章早期铁器的审视 001
1.1 文献资料 001
1.2 早期铁器的考古发现 004
1.3 雨台山楚墓 006
1.4 铁足铜鼎 009
1.5 铁尾(铤)铜镞 012
1.6 三座秦国墓地 018
1.7 铁带钩 024
1.8 山西侯马东周殉人墓 031
1.9 铁制镣铐 033
1.10 河北易县燕下都M44 039
1.11 有柄武器 046
1.12 剑 059
1.13 河南辉县的战国墓葬 072
1.14 秦始皇时期的作坊遗址 081
1.15 铁制生产工具 085
1.16 河南洛阳附近的东周时期墓地 121
1.17 结论 123
第二章公元前3世纪的冶铁工业 131
2.1 文献记载的早期铁矿 131
2.2 私营铁工场主 135
2.3 铁器作坊 140
2.4 官营冶铁工业 143
2.5 冶铁生产工艺 145

第三章金相学研究(一): 熟铁(锻铁)制品与钢铁制品 151
3.1 金相学与铁碳合金系统 152
3.2 锻造工艺 161
3.3 百炼成钢 179
3.4 熟铁制品与钢铁制品的原料识别 192

第四章金相学研究(二):铸铁制品 219
4.1 引言 227
4.2 铸铁的冶金学与金相学研究 231
4.2.1 熔炼与铸造 233
4.2.2 冲天炉 236
4.2.3 白口铸铁与灰口铸铁 239
4.2.4 白口铸铁 240
4.2.5 灰口铸铁 249
4.3 韧性铸铁 254
4.3.1 退火工艺 255
4.3.2 石墨化退火处理:黑心韧性铸铁 257
4.3.3 孙廷烈开拓性的研究 270
4.3.4 脱碳退火处理:白心韧性铸铁 273
4.3.5 退火后处理(post-anneal treatments) 283
4.3.6 表面石墨化处理 285
4.3.7 球状回火石墨 287

附表 295
参考文献 322
特别感谢 361
內容試閱
作 者 序

欣闻自己Iron and steel in ancient China一书中文版即将出版的消息,我感到十分荣幸。中文版的绝大部分内容我都亲自读过,玉牛的翻译也是相当到位的。应我本人的建议,我们按照中文读者的习惯对全书结构进行了改动,删掉了部分中文读者非常熟悉、仅是有助于英文读者了解中国相关背景的介绍。
另一方面,本书英文版成书于25年前。这20多年间不断出现的新考古材料,证明原书中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因此,我们在原有的八章内容中翻译了其中的第四到第七章。
原书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背景并提出青铜冶炼独立起源于中国的观点。而近些年梅建军先生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该观点并不成立。第二章中提出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可能独立起源于中国东南部的吴国。然而,根据目前在新疆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材料表明,中国古代冶铁技术极有可能是独立起源于新疆或是源于某西方的非中原文化体系。而以第二章观点为基础的第三章也就没有翻译的意义了。第八章主要基于第一到第三章的过时结论,放到25年后的今天来看,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原书第四和第五章(中文版第一和第二章)中的内容,并没有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而有太多的变化。第六和第七章(中文版第三和第四章)主要涉及华觉明、李京华、柯俊、韩汝玢等第一代中国冶金考古工作者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国的年轻冶金考古学者们大多也以他们的研究思路与结论为方向,而少有学者进行新方向的拓展。这两章详细阐述了冶金考古所涉及的必要冶金学知识,特别是针对那些具备一定化学基础且习惯于技术性思维的读者。当然,我希望其他读者也能够从中获益。
我由衷希望此中文译本能对那些感兴趣,或即将致力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研究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Donald B. Wagner 华道安
2017年5月4日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Iron and steel in ancient China.
Donald B. Wagner
4 May 2017


I feel very pleased and honoured that my book will be published in Chinese. I have read most of Yuniu Lis translation, and find that he has done an excellent job. At my request he has made this into a Chinese book: Some information in the original book is necessary for Western readers but very familiar to Chinese readers, and here he has made some cuts. At the same time he has added material that Chinese readers expect to see in a book of this type.
The book was published 25 years ago, and newer archaeological work has shown parts of it to be incorrect. Therefore, of the eight chapters of the original, this translation includes only Chapters 47.
The original Chapter 1 gave a brief history of the Bronze Age in China and argued that bronze was independently invented in China. Newer research by Prof. Mei Jianjun and others shows that this is not correct. Chapter 2 argued that iron was independently invented in Southeast China, in the ancient state of Wu , but new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arliest iron within the present borders of China has been found in Xinjiang. There it may have been independently invented, or it may have come from the West. Chapter 3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background for the invention of iron in Wu, and with our new knowledge that is now clearly irrelevant. Chapter 8, Concluding remarks, depended so heavily on the incorrect statements of Chapters 13 that it is somewhat embarrassing for me today.
Chapters 12 on historical matters(Chapters 45 in the original)have not been greatly changed by newer research. Chapters 34(Chapters 67 in the original),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ok, were based on the publications of the pioneers of Chinese archaeometallurgy: Hua Jueming, Li Jinghua, Ke Jun, Han Rubin and others. Later work by younger scholars has largely confirmed their conclusions, but little has been done in China to extend their work in new directions. These chapters put that work into the context of a general explanation of the necessary technical metallurgy. They were written especially for readers who know some chemistry and are accustomed to technical thinking, but I hope that others will also be able to profit from them.
I hope that the translation will prove useful to students beginning the study of the amazing history of iron technology in China.

Donald B. Wagner
May 2017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