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內容簡介: |
作为客家民系重要聚居地的深圳市坪山区,曾经长期位于深圳的边缘位置,在近几年则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重要门户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因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让不知道坪山的人,开始了解坪山;让了解坪山的人,发现一个新坪山!本书通过“君从何处来”“地名探微”“滨海客家”“姓氏探源”“百年学堂”“东纵之乡”“绿水青山”“围屋撷英”等八个章节,从坪山的历史沿革讲起,带领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深圳市坪山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以及山水文化。
本书为《我们深圳》系列丛书的一本,《我们深圳》文丛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虚构丛书。计划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层面,带领读者发现深圳,题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艺术、创意、历史以及人文共100个主题。从内容上我们将围绕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深入挖掘,撰写内容,做到原创、独特和深入。
|
關於作者: |
熊奇侠,晶报记者,专注报道文化及坪山。书评人,好读书,每日无书不欢,偶尔写写文史、美食、书话等文章,散见国内多种报刊,作品被收入一些集子。
|
目錄:
|
目录
一、君自何处来
明清县志里的坪山
从“东头岭”到平山墟
坪山乡、坑梓乡
从镇、新区到区
二、地名探微
山丘低平,得名“坪山”
老坑子孙,故名“坑梓(子)”
骑马难行“马难山”
石井名自石头井? ?
碧岭原名为北岭?? ?
龙门得意,凤诏立田?
“鸡笼”变“聚龙”
六个村落联合?
放牛的地名? ?
从大水湾到龙湾?
古商道上的旧村落?
与金电橘齐名的坑梓沙梨? ?
古人取地名也偷懒? ?
罗氏大屋?
石灰窑、石灰厂? ?
红石头和仙人脚印? ?
开满杜鹃花的红花岭?
正坑凉帽,坪山知名?
选址建房先插炷香
三、滨海客家
四时节气风俗
客家婚丧礼仪
坪山其他风俗
四、姓氏探源
“坪山曾”:南丰修史,东鲁家声
“坑梓黄”:颍川世泽,江夏家声
五、百年学堂
百年光祖,家国之光
明新学校,书声琅琅
百年坪小,坪山记忆
笃实力行,坪山中学
强华学校,强盛中华
百年沧桑旧学堂,一卷诗书故园情
六、东纵之乡
青天白日旗,坪山俩“”
周总理曾来过坪山
东江纵队“策源地”
华南抗战“小延安”
战火中的媒体先驱
文化名人大营救终集结点
铜锣径伏击战
“碧岭峠”的故事
东江纵队正式成立
一面珍贵的锦旗
七、绿水青山
上下淮水即为淡水河? ?
马峦山以前叫什么山?? ?
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 ?
坪山人民的母亲河?
坪山特产
金龟古商道
八、围屋撷英
深圳早的客家围——新乔世居
全国方形围屋之一——大万世居
深圳保存完整的围屋之一——龙田世居
凤昇许公祠
左青龙,右白虎
两端开门平衡两房
围屋向现代居宅过渡
相关附录
参考书目
致谢
|
內容試閱:
|
序 “让不知道坪山的人开始了解坪山!
让了解坪山的人发现一个新坪山!”
这是写本书的初衷。
2017年1月7日,深圳市坪山区挂牌成立,笔者来到坪山,任《晶报》驻坪山区记者。之前笔者和坪山的接触是在2016年春节。当时报社做深圳文化活动预告,笔者问驻坪山的同事春节期间坪山有无活动,同事答“大万世居有祭祖活动”。
2018年,笔者定居坪山。因为一直以来对地方文史颇有兴趣,所以每到一个城市都喜欢看看当地的博物馆,走走当地的文物古迹,也一直在写与老家相关的县志札记。在坪山工作采访中,也接触到不少坪山客家文化,听到很多东江纵队故事,走马观花访过一些围屋宗祠。于是就想,何不通过文史资料及本地走访,深入了解下每日生活的坪山,并陆陆续续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些札记。2019年,应出版社之邀,笔者准备撰写一本全方位介绍坪山的书。于是着手列框架,查县志,寻资料,找老照片,拍新照片,一处处围屋去寻访,一位位老人去采访,业余时间、周末放假,一篇篇写下来,9个月后,写完了本书的初稿。
其实,来坪山之前,笔者在中学历史书上没学过东纵历史,也不知坪山以前属惠州归善。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就是吃过几次客家菜,感觉客家艾粄很像我们老家清明时节做的青粑,有家的味道和青草的芳香,很不错。
来坪山四年多来,龙田世居、大万世居、长隆世居、盘龙世居、丰田世居、鹿岭世居……坪山的大小围屋不说全部走遍,也去了七七八八,不少世居还去过多次,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也时时让我想起老家那些青砖灰瓦的老屋;马峦山、燕子岭、金龟、坪山河……坪山的山山水水也走过多次,每天早晚看着阳台外的田头山,晴天、雨天、清晨、黄昏……总觉那么青山如黛,眉清目秀,煞是可爱。
听过客家山歌,看过舞麒麟,吃过大盆菜,报道过大万祭祖,听当地老人说起“坪山曾”“坑梓黄”的奋斗故事,寻找阿婆叫沥河的发源,沿着阿婆叫沥河沿途寻访围屋,听着客家方言和传说,总不自觉地把自己从小体验的风俗和客家风俗比较,客家文化和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其实诸多同源呀!客家人的开放、坚忍不正是国人一脉相传的精气神吗?
笔者慢慢了解到坪山是东纵之乡,于是数次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光祖中学、坪山中心小学,寻找文化名人大营救集合点—水源世居。每每坐车经碧岭隧道过铜锣径,登马峦山途中访罗氏大屋、强华学校,都要驻足徘徊许久。走访东江纵队“策源地”的洋母帐,了解客家人创作的抗战歌谣,看到《前进报》的名人漫画文章……坪山当年因吸引各路革命志士、文学青年而被称为“华南小延安”呢!让笔者尤其感动的是,坪山几所历史悠久的学堂,100余年历史的坪山中心小学和光祖中学,为化解邻村矛盾而建的南中学堂,用文武帝宫做过校址的坪山中学,各校的老校友都保存有诸多老照片。看着黑白相片上师生们蓬勃自信的青春脸庞,让笔者不由动情,心生向往……
今天的坪山还在快速发展,客家围屋改造的城市书房星罗棋布,基层文体设施和活动遍地开花;坪山文化聚落的图书馆请来作家周国平任馆长、美术馆创新大展永不落幕、大剧院里国内外高端戏剧定期上演,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兼得;创新企业、科技人才集聚坪山……坪山的未来当然还有无限可能,笔者只希望读者朋友能从这本小书开始发现坪山、走近坪山、了解坪山。
坪山历史记载尚有很多空白,地名、舆图古今剧烈演变,笔者尽努力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对比、印证,虽尽量中肯还原,亦难免疏漏舛误,还请有识君子、方家读者不吝赐教,
感荷感荷!
熊奇侠
2021 年 4 月 23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