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主线明确:以书记强调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总思路为主线。
系统深入:从14个方面展开讲述,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三次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差距、农村共富、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民健康、精神生活富裕等。
作者权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领衔之作,国研中心作为中央直属的高端智库,高度重视促进共同富裕的研究工作。秉承“为党咨政、为国建言、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和“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智库之魂,围绕“国之大者”为中央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围绕“民之关心”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
內容簡介: |
共同富裕有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渊源与历史背景,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历史使命。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扎实推进。要完善统筹效率与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制度、强化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制度、健全增进社会公正的三次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要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规范和调节高收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重点,加快推进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要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绘就到2050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共产党全面强有力的领导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如期完成。
|
關於作者: |
马建堂,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著有《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产业结构研究》《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等,1996年获我国经济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2年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理论”获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他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节部部长,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副秘书长,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
|
目錄:
|
序 言
章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第二章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现共同富裕正在路上
三、实现共同富裕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推动共同富裕
一、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推动共同富裕
二、在坚持和完善基本收入分配制度中推动共同富裕
三、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促进共同富裕
第四章 完善统筹效率与公平的初次分配制度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次分配改革成效显著
二、初次分配改革仍需深化
三、转型国家缩小初次收入分配差距的做法与启示
四、以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逐步完善初次分配制度
第五章 强化促进社会公平的再分配制度
一、我国再分配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二、我国再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重视
三、国外通过再分配工具调节收入分配的做法与启示
四、加快完善再分配制度,加大调节力度和精准性
第六章 健全增进社会公正的三次分配制度
一、我国三次分配机制初步建立
二、三次分配发展相对滞后
三、国外三次分配的做法与启示
四、大力发展三次分配,助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七章 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特征
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发展总体不足
三、国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做法与启示
四、多措并举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
第八章 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我国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力度需要加大
三、国际上对高收入进行规范和调节的做法与启示
四、进一步加大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力度
第九章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我国农民农村带来巨大变化
二、促进共同富裕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三、国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做法与启示
四、以改革创新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第十章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进展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与启示
四、加快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十一章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一、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障日益增强
二、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仍需努力
三、国外保证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做法与启示
四、更好地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第十二章 促进全民健康公平
一、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成就巨大
二、推进全民健康公平还面临不少挑战
三、国外促进健康公平的做法与启示
四、促进全民健康公平,助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十三章 促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
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显著
二、实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三、增强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厚植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
第十四章 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
一、共同富裕在时代之变中演绎着内涵之新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
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共同富裕
后 记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一、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推动共同富裕
(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所在。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两极分化是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西方社会无力解决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避免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也为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坚持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以调动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创造财富、做大“蛋糕”。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形成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合作、相互补充、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共同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错位发展、融合发展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台阶、综合国力迅速上升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主要布局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撑、产业引导、调节稳定等作用。以民营经济为核心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布局在一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以及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医药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重资产重技术行业,体现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各有优势和特长,错位融合、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既有效维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公正性,又充分激发了社会创造力和活力,为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保障。迈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历史阶段,依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进一步探索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出更大的优越性。正如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特别强调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公有制经济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掌控国计民生、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这主要是由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有制经济相应进行的战略性调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降低了,但其主体地位没有变。我国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性资产仍占社会总经营性资产的一半以上,大量非经营性资产都是全民所有的,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由国家和集体所有,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在客观上保障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础保障。
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我国国有资产“家底”较为雄厚。截至2020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68.5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76万亿元,l这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国有经济大量布局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控制力、引导力和稳定器的作用,同时也将发挥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作用。,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国家大型工程等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领域,基于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项目建设复杂能力要求高等多重因素,如港口、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供水供热、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等,基本都由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承担。第二,在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如石油石化、电力、煤炭、汽车、发电设备制造、铁路机车制造等基础产业中,国有企业占优势,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500强大企业。第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有经济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力。得益于举国体制、长期技术积累等原因,国有企业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一些尖端技术领域具有引领优势。在移动互联网、3D(三维)打印、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众多战略新兴领域,国有资本通过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方式有较多投入,发挥着重要的产业引导作用。第四,在供电、金融、信息、市政公用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国有经济保持了较强的控制力,对于维持社会经济稳定、保障人民维持较高生活水平等意义重大。第五,国有资本也是全民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底,全国社保基金已经收到中央层面划转的国有股“减转持”资金和股份2 843.71亿元,m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进行了相应的国有企业股权划转,实现了全体人民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重点是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持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一是进一步完善国资国企监管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推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实现从“管企业”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作用,加大对企业授权放权力度,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考核机制,加大衡量国有企业在民生保障、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社会效益贡献考核。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与民生保障作用。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大公益性、公共服务类国资布局,加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比重,牢牢把控住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比例。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完善其进行资本投资运营的相关手段,促进存量国有资本合理流动。进一步发挥市场化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功能,优化增量国有资本的投向。
三是推进国企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原始创新及现代产业链提升中的关键作用。除积极鼓励国企加大创新研发、发展行业共性技术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相关力量在若干“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而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无论是从使命还是从实力而言,都应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控战略科技、提升现代产业链的主力军。根据实际需要,亦可在若干关键领域,继续重组或新设企业,实现特定战略领域的突破。
四是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善企业公司治理,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在把握战略方向和决策重大事项方面的核心作用。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完善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社会资本,推进骨干员工持股制度,以混促改。持续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三)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明确指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一条道路”,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创造了全国近2/3的GDP,承载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是做大财富“蛋糕”、增加人民收入的主力军。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通过创造市场价值获得经济利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承接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贡献了超过五成的税收,是健全社会主义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要税赋之源。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越发达,地区经济就越繁荣,人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首先,非公有制经济广泛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改革开放初期,包含集体经济在内的非国有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不到20%,到了20世纪末,该数值已上升至60%,目前持续稳定在65%~67%的水平,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其次,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就业是的民生,有了就业,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全社会的充分就业,共同富裕才能成为“有源之水”。非公有制经济承载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和95%的新增就业,仅1亿户个体工商户就解决了近3亿人的就业。后,非公有制经济持续涌现出一批大企业、独角兽企业,是中国经济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代表。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生于市场、长于竞争,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市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是国民经济中活力的部分。2020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达到235家,接近一半;全球独角兽企业100强中,32家上榜的中国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力量。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我国把非公有制经济摆在了与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未来将为广大民营企业安心、专心、用心谋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共同富裕。
一是消除各种制度障碍,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基础上,以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消除各种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和企业公平竞争。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持续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推动“法无禁止即可为”普遍落实,真正实现清单之外无清单、清单之外无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审查刚性约束,积极破除行政垄断、区域分割、地方保护和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防止以公权力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建立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二是加大支持政策供给,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以企业所需所盼为导向,从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供给。持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厉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切实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费用。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让民营企业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依法获得平等的政策支持。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纾困和救助机制,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信贷直达企业力度,持续破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有效落实。
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构建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的政企协商机制,建立规范化机制化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渠道。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让有竞争力的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完善涉企政策制定、调整和执行机制,制定政策时要充分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政策时尽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给企业必要的适应调整时间。尊重和激励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的精神,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服务社会、投身国家重大战略。
四是不断健全市场规则,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健全的市场规则,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与公平竞争执法,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消费者利益保护等社会制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止对个人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侵害等。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实施企业诚信承诺制度,督促企业家依法诚信经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培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纳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为全社会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