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陈传尧教授主编的、入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工程力学基础》的改版升级教材,该教材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应用,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本书配备ppt教学课件及习题解析等数字资源。 本书适合于需要掌握一定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础理论和知识,且力学基础课教学课时总数限制在72学时及以下的高等学校工科类本科专业选用。本书可选作力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供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类相关专业学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除了引言以外,共有9章。第1~3章为静力学部分,包括力和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以及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第4~9章为材料力学部分,包括内力分析、轴向拉压杆的强度和刚度、扭转圆轴的强度和刚度、弯曲梁的强度和刚度、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以及压杆的稳定性。为了便于学习,针对每个重要的知识点,本书都安排了若干典型例题,并在每章末尾安排了一定量的习题。*后,在书末附有配套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两个二维码,可以通过微信扫二维码获取相应资源。 本书适合于需要掌握一定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础理论和知识,且力学基础课教学课时总数限制在72学时及以下的高等学校工科类本科专业选用。本书可选作力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供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类相关专业学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学者,力学系副主任(原),最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疲劳与断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疲劳与断裂”课程责任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断裂与疲劳专业组成员。近年来,主要从事材料和结构多尺度计算方法和疲劳、断裂及损伤破坏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先后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多项国家、省和校级教改项目,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和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4项。
|
目錄:
|
引言(1)
第1章力和受力分析(2)
1.1基本概念(2)
1.1.1刚体(2)
1.1.2力(2)
1.1.3力系(3)
1.1.4平衡(3)
1.1.5等效(3)
1.2静力学公理(3)
1.2.1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4)
1.2.2公理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4)
1.2.3公理三: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5)
1.2.4公理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6)
1.2.5公理五:变形体的刚化原理(6)
1.3力的投影和分解(7)
1.3.1力在轴上的投影(7)
1.3.2力的分解(7)
1.4力偶(9)
1.4.1力偶和力偶矩矢(9)
1.4.2平面力偶系的合成(10)
1.4.3空间力偶系的合成(11)
1.5约束与约束力(11)
1.5.1柔性约束(12)
1.5.2光滑面约束(12)
1.5.3滚动支座(13)
1.5.4固定铰链(13)
1.5.5链杆约束(14)
1.5.6固定端约束(15)
1.6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5)
习题(20)
第2章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23)
2.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23)
2.1.1几何法(23)
2.1.2解析法(24)
2.2力的平移(25)
2.2.1力的平移定理(25)
2.2.2力对点之矩(25)
2.2.3合力矩定理(26)
2.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27)
2.4平面平行力系的简化(29)
2.4.1同向平面平行力系的合力(29)
2.4.2复杂平面平行力系的合力(30)
2.5平面力系的平衡(31)
2.5.1平衡条件(31)
2.5.2平衡分析(33)
2.6含摩擦力的平衡问题(37)
2.6.1摩擦力的基本概念(37)
2.6.2摩擦角和自锁(39)
2.6.3含摩擦力的平衡分析(40)
2.7静定和静不定问题(43)
习题(44)
第3章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47)
3.1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47)
3.2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48)
3.2.1力对点之矩(48)
3.2.2力对轴之矩(48)
3.3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50)
3.4空间力系的平衡(52)
3.5重心(56)
3.5.1试验法(57)
3.5.2计算法(57)
习题(60)
第4章内力分析(63)
4.1基本假设(63)
4.2截面法(64)
4.3轴向拉压直杆的内力(66)
4.4平面桁架的内力(69)
4.4.1基本假设(70)
4.4.2计算方法(70)
4.5扭转轴的内力(74)
4.6弯曲梁的内力(78)
4.6.1梁的外力、约束和类型(78)
4.6.2梁的内力分析(79)
4.6.3梁的平衡微分方程(85)
4.6.4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特征(86)
4.7复杂受力结构的内力(89)
习题(92)
第5章轴向拉压杆的强度和刚度(95)
5.1应力和应变(95)
5.1.1应力(95)
5.1.2应变(97)
5.2低碳钢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98)
5.3几种典型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100)
5.3.1拉伸力学性能(100)
5.3.2压缩力学性能(101)
5.3.3泊松效应和泊松比(102)
5.4拉压杆件的强度条件(103)
5.5拉压杆件的变形(106)
5.6拉压静不定问题(109)
5.7连接件的强度(114)
5.7.1剪切强度(114)
5.7.2挤压强度(115)
习题(120)
第6章扭转圆轴的强度和刚度(125)
6.1薄壁圆管扭转时的应力(125)
6.1.1横截面上的切应力(126)
6.1.2纵截面上的切应力(126)
6.2剪切胡克定律(127)
6.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127)
6.3.1几何关系(128)
6.3.2物理关系(128)
6.3.3静力平衡关系(129)
6.4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131)
6.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132)
6.6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条件(134)
6.6.1强度条件(134)
6.6.2刚度条件(135)
6.7扭转静不定问题(138)
习题(139)
第7章弯曲梁的强度和刚度(143)
7.1弯曲正应力(143)
7.1.1变形的几何分析(143)
7.1.2物理关系(145)
7.1.3静力学关系(145)
7.2惯性矩的计算(146)
7.2.1矩形和圆形截面的惯性矩(147)
7.2.2组合截面的惯性矩(148)
7.2.3平行移轴定理(148)
7.3弯曲切应力(149)
7.4梁的强度条件(152)
7.4.1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152)
7.4.2弯曲切应力的强度条件(155)
7.5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157)
7.5.1改善梁的受力情况(157)
7.5.2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158)
7.5.3采用变截面梁或等强度梁(159)
7.6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160)
7.7梁的变形和刚度(160)
习题(167)
第8章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170)
8.1一点的应力状态(170)
8.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171)
8.3广义胡克定律与应变能(175)
8.3.1广义胡克定律(175)
8.3.2应变能(176)
8.4强度理论(177)
8.4.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178)
8.4.2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178)
8.4.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178)
8.4.4畸变能密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179)
8.5组合变形的强度分析(181)
8.5.1轴向拉压与弯曲的组合(181)
8.5.2扭转与弯曲的组合(185)
8.5.3斜弯曲(186)
习题(188)
第9章压杆的稳定性(192)
9.1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192)
9.2其他约束情况下的细长压杆(195)
9.3压杆的柔度(198)
9.4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与稳定性设计(202)
9.4.1稳定性条件(202)
9.4.2稳定性设计(203)
习题(208)
参考文献(211)
|
內容試閱:
|
陈传尧教授于1999年主编的《工程力学基础》入选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该教材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应用,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 本书作者承担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近20年,对课程知识体系、内在知识逻辑,以及面向新时代工科各专业对课程教学内容提出的新要求,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正是这些认识和了解,促使作者对上述教材进行改编,并把它们体现在新的教材之中。本书以“力—内力—应力—应变—变形”作为知识主线,以截面法(包括分析约束力的分离体方法)作为选取研究对象的基础,利用平衡方程、物理(或本构)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建立力、内力、应力、应变和变形等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形成工程力学问题求解的基本模式。全书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除了引言以外,共有9章。静力学部分包括力和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包括含摩擦力的力系平衡问题),以及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含重心问题)三章;材料力学部分包括内力分析(含轴向拉压直杆、平面桁架、扭转轴、弯曲梁、复杂受力结构的内力分析)、轴向拉压杆的强度和刚度、扭转圆轴的强度和刚度、弯曲梁的强度和刚度、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以及压杆的稳定性六章。在重要的知识点之后,本书都安排了若干典型例题,每章结束时都附有一定量的习题,并在书末给出了参考答案(扫二维码获取),以便通过反复的问题实践、讲练结合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和编排,参考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特别是书末所列的参考文献。在此谨向参考文献的著作者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的另一编者魏俊红博士承担了教材中所有例题和习题的编制与解答、插图的绘制,以及电子课件的开发等工作。 力学是工科之母。高等学校本科的很多工科专业,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础理论和知识,从而为学习本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但是,由于总学时数的紧张,很难给力学基础课的教学提供太多学时,因此,对于这些专业来说,将理论力学的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结合到一起的工程力学,是课程设置的最佳选择。本书适合作为这些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后衷心感谢为本书改编、出版和使用提供便利和支持的所有同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