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农子腾春(李昌祥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乡巨变)

書城自編碼: 384172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作者: 畅翔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0315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售價:HK$ 109.3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售價:HK$ 124.2
高功率激光推进
《 高功率激光推进 》

售價:HK$ 110.4
藩镇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 藩镇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

售價:HK$ 112.7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电网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场建设与应用 》

售價:HK$ 89.7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下
《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下 》

售價:HK$ 147.2
甲骨文丛书·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年)
《 甲骨文丛书·繁荣与衰退: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年) 》

售價:HK$ 147.2
越南汉词整理与研究
《 越南汉词整理与研究 》

售價:HK$ 112.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5.0
《柳条边》
+

HK$ 97.5
《拖神(精)凭借人神鬼的多重视角,探索潮汕人的灵魂家园乃至中华》
+

HK$ 51.3
《长恨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19)》
+

HK$ 73.8
《千里江山图》
+

HK$ 77.5
《找信号(寻找信号的最后一代游牧人 鲁迅文学奖得主索南才让全新》
+

HK$ 106.3
《烟霞里》
編輯推薦:
这部长篇小说以活灵活现的人物故事,芬芳扑面的生活细节,讲述了长江流域农村八十年的辛酸与甘甜。尤其让人眼界开阔的是,《农子腾春》写出了我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带领广大农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乡巨变,让这部小说成为中囯最新的农村史诗。
內容簡介:
《农子腾春》的故事发生在小岗村附近农乡。受发轫包产,分田到户的溢出效应,滁河南岸桥林浦地也抓住改革契机,打破束缚,走上了踹贫夺富的征程。新中国第一代农民如葛顺道,以质朴与坚韧,明确着言传身教的智慧,促使儿女们摈弃浪荡,考入高校学习。正是第二代农子中的佼佼者,担当了三农发展重任,从九十年代末开启的旧城改造,也开启了农子们的从政舞台。担当县级领导的二代农子,有创新科技、振兴农业的本领,也会受到贪图享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二0一三年开始的党要管党的鲜明旗帜下,县委书记葛利人坚定了政治站位,团结广大能人志士,积极发挥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正能量。是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關於作者:
李昌祥,字畅翔。南京市江浦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惊雷作鼓》《茫海一峰》《习古奋今》《撒豆成兵》《雨意云情》《音容散草》《涛声云环》等。作品充满豪气与血性,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立身之本。在诗书画方面颇有造诣,其词畅达,雅风独具。作品诗文并茂,析语论说,画龙点睛,叱咤当代文坛。
目錄
第一章?源头飞泉…………………………001
第二章?五行八作…………………………024
第三章?农子农孙…………………………052
第四章?疯长状态…………………………073
第五章?闯荡江湖…………………………096
第六章?第一桶金…………………………120
第七章?千姿百态…………………………152
第八章?波澜壮阔…………………………186
第九章?讳莫如深…………………………217
第十章?老将出马…………………………238
第十一章?科技兴农………………………275
第十二章?带队巨变………………………310
內容試閱
《农子腾春》的神韵在带队
中国农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令人振奋的两大奇观,一个发生在江阴华西村,一个发生在凤阳小岗村。这两个地处大江南北的偏僻乡村,以举世赞扬的辉煌业绩,为社会主义贡献了丰富的发展模式,令全国人民叹为观止,也为全国农民的奋发图强树立了标杆。面对祖国农村两大现实奇观,作为中囯作家的我,一种使命担当,逼我毅然决然开始了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立志书写好中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我首先以乡村书记吴仁宝带领江阴华西村社员,将全体农民发展成为富裕的工人,一举创造出城乡财富的故事,撰写了定名《鹅毛沉底石头漂》的长篇小说。小时候上地理课,老师将奔涌在高差的横断山河谷的澜沧江激流,形容为“鹅毛沉底石头漂”。 那一种高山峡谷的江流,把石头冲得飞漂,将鹅毛浪压水底;奇特的景观可谓翻天覆地,引起了我对世事反差、农乡巨变的想象。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让社会做成了新旧交替,领导穷苦农民翻身解放,以国家主人公的姿态,挺起腰杆搞建设,而且还积极打破瓶颈,以改革开放多样经济路数,拓宽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受益于这种意象的启迪,我将新旧社会全写进了我所创作的文学故事中。并把高潮落在了以小村之力,盖上了七十二层龙希大厦的景致中。小村大动作,难怪华西村有了“天下第一村”的称号。
作家出版社编辑王征老师盛赞了我的文稿,将《鹅毛沉底石头漂》的“上部故事”题名《天不绝人》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侯群雄责编了《鹅毛沉底石头漂》的“下部故事”,出版了《天降大任》。
为了将上部《天不绝人》与下部《天降大任》合成全集,我选用《习古奋今》的书名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全本问世。
长篇小说由《鹅毛沉底石头漂》改名《习古奋今》出版发行后,我开始着手创作凤阳小岗村发轫土地承包的故事。那些平时就生活在我周边的干部和群众,随着我的着墨次数,深深浅浅地拥挤到笔端。我总是有心要让他们登上文学舞台,各露一手,演绎一下。我把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以承包精神发轫农村改革的故事,定名为《万马奋蹄鸟叫春》。农村改革的图景,确如万马奔腾,春鸟欢叫,这是一幅顺其自然的气象。我打算把小岗村人全写进长篇小说的故事里。书写老百姓人物,表现老百姓故事,我是底气十足的。我一直与最朴实的父老乡亲打交道,太了解农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了。我由此信心满满,心头刮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我一次下笔就写了十八万余字。我要用自己该有的笔力,把一应细节都调动出来,把所有积极的人事都写进小说中。我有了一发而不可止的迫切。创作《万马奋蹄鸟叫春》,是在对应前一部曾以《鹅毛沉底石头漂》命名的长篇小说题旨的。我把握着每一件人事的起承转合,努力创造对应时代的气势,以同样的历史感,塑造无愧于时代的文学形象,争取写出两种发展模式的巅峰景致。
作家出版社责编史佳丽老师首肯了我的初稿后,严厉指出:“长篇小说不能都是主要人物。你这第一主人公都没有确立好,主次不分,是小说的大忌。”我认真一听,回看初稿,还真是情节丰富,却被“平分秋色”成了没头没脑呢。我赶紧重新规划,不能吃了“万马” 齐奋的亏了。
那么,“这一个”栩栩如生的主人公形象,我该从哪个人物完成塑造呢?
我受着上世纪“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新时期的“北京文艺座谈会” 的教导,尤其明白,文学形象的丰满,全在于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而所创造的主人公形象,最好代表着一种高山仰止。不言而喻,它蕴藉着文学价值的高低品质,这正是文学作品在导向性上的神韵,凝聚着潜移默化的张力,决定着作品在时间的经磨历劫中熠熠生辉。我写《万马奋蹄鸟叫春》就是想完善这个改革年代的画卷。我们处在以改革发展为必由之路的新时代,必须追踪重大题材的导向。
导向上的神韵,看点就在主人公,也就是第一人物身上。将生活提供的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应当以核心价值去斤斤计较地进行提炼。怎样获取?是“深情”还是“浅尝” ?会让作品的成色大相径庭。这也是能否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焠点。
导向上的神韵,考验着作品要塑造什么样的一号人物。主人公就是文眼,就是亮点,就是酿出千年酒香的催化剂。有了栩栩如生的主人公,文本内质,扎实缜密,像金子一样耐火耐打,何愁在时间的磨砺中被岁月湮没?而金光闪闪的金箔之路,就是从万千次的敲打中产生的。时间能让酒酿散发出千年的醇香。出版过六部高品位长篇小说的我,当然要激发起旺盛的创作热情,以助我在导向的征程上,撒欢地追求。
也许有一些“文学中人”不大同意我把文学写作牵挂到了政治上,不看好我用时代精神指导艺术构思,不大同意我对导向神韵的追求。
别人不看好主题先行,我偏偏看重了这一个主题先行。我坚持认为,生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度里,时刻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福荫,若不写好中国故事,反去说月亮是西方的圆,那才是典型的吃里爬外、数典忘祖的四不像。我既然当上了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我就要以足够的豪气,忠于共产党,忠于大中华,坚持在创作之前做必要的主题先行,用导向作成纲举目张。追求作品对核心价值观的富含,竭力饱含社会效果的总体能量。我将文学事业当成没有晚年的事业,我让我的每部作品都有这个讲究。在先锋意识盛行的时候,我的创作风格似乎不大入流。我却为我的作品体现了时代精神而坚持不懈。我执着地讲究文学品位的高尚,功底老醇的纯粹。也只有创造文学作品的真挚与厚重,才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食粮。
当然,文学独立于形象思维,是不必用政治的逻辑思维取代艺术发挥的。但凡至臻的艺术,又总是饱含着历史的使命,与时代共振的。
对文学作品意义的把握,平添了我创作农村史诗的信心。我对《习古奋今》主人公原型的选择,就是在时代使命的主导下进行的。大集体的当家人吴仁宝,一分钱掰两瓣用,单纯质朴太晶莹,让我对劳模的塑造得心应手。一个乡村能畅快淋漓地建好七十二层龙希大厦,可以想象,华西村人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坚于职守,倾注了多少按章遵规的凝聚力!具体到小岗村的农户,也同样心境如水。他们人虽多,合抱成团却如一人,也是很单纯的、晶莹剔透的。只是一部书里容纳的主人公多了,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毋庸赘言,没有两把刷子是写不好的。《万马奋蹄鸟叫春》要写一大路人,对笔墨的考验,搞不好便眼花缭乱了。虽然是统一的路数,踹贫夺富,笔墨太过分散,还是很让笔力难以从心的。
在多头叙述中,我被一溜溜细节牵住了鼻子,描写上着墨不均,用力不匀,需要的浓墨重彩,施错了地方,就杂乱无章了。所设定的个人奋斗与改革势头的联动,在叙事上扣得不紧,既模糊了改革时势对群力的激发,也影响了群力被改革激发的表达。本是由改革激发起来的故事,并没有写出活力四射的联动气势,错过了格调上的攀援,也与应该具有的品貌,失之交臂。浮光掠影是与深刻无缘的。笔墨上的肤浅,偏离了主线,混淆了重点,打乱了情节走向的预设,误入了低俗表达的怪圈。
责编史佳丽老师一针见血的批评,在我的心头升起了一束光照的亮堂,犹如明晃晃的海上灯塔,让我在触摸时代脉搏的主动中,有了开掘上的更具深远意境。我告诫我的构思,要珍惜笔墨,不能光顾着事态详情,必须要重新布排,主次分明。不要在侃侃而谈中出现艺术修饰上的大水漫灌,不要让次要人物抢了主要人物的戏。
感谢现实生活给我的明白,让我在涉及导向方面有了突破瓶颈的灵性。我将《万马奋蹄鸟叫春》更改为《农子腾春》,以实体代替抽象,着墨更为用心。前一部长篇《习古奋今》笔墨集中在主人公原型吴仁宝身上,代表了一种高山仰止,领导村民干出了七十二层龙希大厦。安徽滁州小岗村的精神气质,安徽滁州小岗村的承包道路,为振兴农村带了好头,也自然凝聚了“天下第一村”的神韵。我应该在这个导向的神韵上寻找突破口,创造全新的文学神奇。
我又一次进行了新一轮的统盘构思。
着眼于《习古奋今》写作“天下第一村”的豪气,我将安徽小岗村,又作了一次文学移植,用“响应”的方式,把故事地点放到了与安徽省界一河之隔的江苏江浦最北边的滁河湾。江浦县境是我的家乡,《习古奋今》的故事就是开展在家乡兰花潭。这一次创作,还可以扎在家乡,地点换成滁河湾。这儿与小岗村的实际距离不过两百余里,并不远。移花接木到苏皖边界,却能写出承包大田的溢出效应和人心所向。小岗村本就成了引动周边乡村纷纷效仿的典型。安徽滁州小岗村既然被称赞为中国农村改革先行一步的“天下第一村”, 在农村改革举措上敢为天下先,腾飞了农村经济,破解了广大农村发展的瓶颈,以承包的路数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放开了踹贫夺富的手脚。我用地点的拓展,故事的延伸,写出小岗村的波及力,如何引动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气势,我认为,这比直接书写安徽小岗村,更有深远的意义。
真乃理解有多深,认识就有多高。安徽滁州小岗村为中国农村改革开了好头,写出安徽滁州小岗村的精神气质,完全可以达到比直接书写安徽小岗村还要令人期待的文学艺术效果。文学创作的妙处,就在于文学想象力的纵横捭阖。周边乡村受小岗村改革精神影响而行动起来,让我所把握的故事,也有了高瞻远瞩的大气。守住初心,对准形散神不散的原则,我就是在书写打破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瓶颈的小岗村了。
有出息的文学家,总能在题材的方寸之间拓展开文学天地的广阔,从一事一地的局限中打破呆板,冲出拘泥,擒获艺术概括的高超。我既已在文学空间里有了重构,我还得鞭马驰骋,以新颖的方式作出颂扬的壮举。要写就高屋建瓴的情怀致远,写出人物的栩栩如生。这才叫文学创作。
江浦于我,就如莫言的高密。我生于斯长于斯,从小耳濡目染,即便道听途说,也清楚地了解,旧社会时的江北滩涂和滁河滩涂,挽留了多少从河南淮北逃难过来的农民。垦荒滩涂,难民就可以获得休养生息。一九三八年,为了阻击日寇,花园口段南岸遭遇了炸堤。灾民们九死一生,流落到了长三角,流落到了只能给他们提供开垦当佃户的滩涂。他们挨到一九四九年解放,这才结束了穷极潦倒的窘况。但要拔掉穷根,彻底脱贫致富,并不简单。这让我能够较深刻地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及其起根发脉的故事,也让我的文学想象力,在艺术构思的拓展中得以振翅飞高。
我是不愿做自然主义的“依样画葫芦” 的。从我致力于文学创作,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认定。文学作品应该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更纯粹更有代表性。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神圣,拓展了我的文学想象力,激发了我对文学的执著,增加了我对文学的热爱。我是从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长大成人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度的人们,一定会有社会主义的政治在影响着、引导着、感化着、教导着。文学就应该书写这些社会主义的展现,而不是离汤离水,只顾西方的一套,亦步亦趋。科技都有囯界,何况意识形态的文学?我是必须捍卫中华五千年的神韵的。这不是平白无故的强调,这是立定在时代之上的启迪。一句话注脚:我的祖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集中了中华文化的高尚情操,注定了文学品质的世代传承,也因此注定了一种捍卫。社会主义的文学特别需要思想的力度。需要凝聚力,需要向心力,需要引领力。这不是狭隘。何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唯此,才能写好新时代文学作品。
我在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发力,用形象思维的精确,开掘内蕴在故事情节中的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在文学想象上自然多了些时代的侧重。我对两个百年交汇期的描写,自有了导向性的追求。
对导向神韵上的明白,我主动将笔墨朝实事求是上集中。我不断告诫自己,决不能被当下文学所时兴的意识“多元”,拖入所谓的“暴露” 与“挖苦”上去。我应该努力练就文学创作上的火眼金睛。从农村承包的表象上,看到更深层次的精神动力,及其特有的振兴农业的力道。切中精当,描绘定力,捕获最核心的价值观。我还要在人物配置上,再作调整,避免情节线索上的错位。
我在百位农子的辛劳付出上着力,写出了农子们在辛劳付出中挣得的盆满钵满。我顺着悟道与希求的辩证,对热衷的题材进行反复调研。
在认识上的深入开掘,文学的意义跟着社会发展的历史意义发扬光大了。作品能揭示出历史的大趋势,写出时代的大精神,我直觉得全身有股暖流,热辣辣,火爆爆。
社会发展,农子腾春,景象更新,超乎想象。我把改革与民族复兴的两者关系,密织成网,做成纲举目张的高度,努力书写出历史发展的高度。我由此理解,为人民的改革,给祖国带来了春天。改革依靠了人民,才有了用之不竭的动力。四十年的改革之路所以越走越宽,活力四射,就因为人民需要改革的红利;改革圆满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大潮的浩荡,确如长江东流,每时每刻,都在浪打浪地递进着。昨天的发展,已不能代表今天的发展内容了。补短板,调结构,在供给侧上下气力,我将故事情节往高潮上凝结的时候,特别需要细节的水到渠成。长篇小说《习古奋今》的落点是干出了七十二层龙希大厦,这部《农子腾春》的高潮,该落在哪里呢?
于是,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到了我的心头。
非同小可的眼力所为,催我必须用时代镜头关注农乡发展。
由此放开的眼量,再不是各个人的单打独斗了,而是农乡的整体发展了。
这就需要党心民心的合抱成团了,这正是十八大、十九大的主题。
我的眼力,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放开眼量。也让我感到文学面对的现实火热生活的重要。文学面对的现实火热生活,是如一座被开采的大矿山,源源不断向文学输送高富含的矿藏后,就看文学怎么个“冶炼”、怎么个“艺术”了。一桌菜肴,“不经厨子手,一锅糊斑味”。但厨师手艺有别,关键还得看掌勺人是否身怀绝技了。有情怀的作家,能够在阴沉天里迎来一束阳光,像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像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像柳青的《创业史》,像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直让祖国大地春暖花开。因为技艺的高下,当然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明明拥有气宇轩昂的文学素材,却弄成了泄气的作品,还号称揭示了“复杂人性”。一些轻率写手,不去面对俯拾皆是的阳光,偏偏抠一些生活上的颓废东西,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照搬照套,若是看走了眼也还好说,自觉推倒了重来也就行了。却不管不顾社会效果,浮躁于做作,南辕北辙,敷衍塞责,完全不是社会主义作家应该有的做派。
……

天赐中华,黄河长江。天佑中华,一九四九年成立了新中国。
当一九七八年年底的三中全会,将农村推上了发家致富的景观带时,农民朋友为了把好自己的家园,各自亮出了看家的本领,开始了万元户的梦想。
江淮大地,沃野千畴,为小康人家忙碌的农民,在金乌西逐的时分,出现了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盛景。这儿是长江下游的滁河滩。滁河是长江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与治理淮河一样,滁河大堤经过建国十多年的年年加固,已经像北国长城那般固若金汤了。山有水库,圩有河堤,新中国成立前肆虐的水患完全给制服了,滁河两岸才有了旱涝保收的日子。此刻,平畴沃野已秋熟在望。扎进青纱帐里忙碌的老农葛顺道,一头汗水地走出了田垄。他挺了挺佝偻的身板,个头立马高了一些。他本就不矮,虽不算魁梧,中等偏上的身材,称得上是个标准的“庄稼汉子”。却因为瘦削而单薄。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农民,五十多岁了,长年地劳作,面容不能不黑,也不能不多打上几缕皱纹。但眼神不花,时有晶光,虽苍颜却不嫌老,虽单薄却不羸弱。矍铄有神的眼睛,映衬着身膀的壮实,和未减的体力。
别人家忙完了田里的生活,会上街下集溜达去。葛顺道还是丢了锄头拿扫把,顶多在烈日当头歇个午。在桂树浓荫下,放个躺椅,便是葛顺道最惬意的时光。这不,葛顺道吃饱喝足了,又在躺椅上将身子骨放平了。这一次,他做了一个七奇八怪的梦。梦境中,他在稻作水田里撒化肥。这本是静心静意的活儿,自己的耳朵偏偏听到了旱田那边又传来了经久不息的打闹声。那是一群妇女在给棉花地点肥。按说也是个安静活儿。因为需要补充化肥量,需要有人把百多斤化肥整袋扛过去。一个男劳力配送绰绰有余,当然是干活不累。扛袋的辛祚裕又是个二话篓子,喜欢说调皮话,朝女人堆里才逗上两句,这些扎堆的女人一个个像喜鹊叫开了窝。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都成了女人堆了,哪个肯省事?自然有伶牙俐齿的,从两片薄嘴唇里迸出了挑战的话,要给辛祚裕一个好看。有一个说“我们饶不得他”,便一个个地跟进:“今儿个就让他啃一回。”“非叫他啃一嘴泥。”
关不住的嘴,立刻调动了一双双手,以压倒的优势,合着伙儿,一齐朝笑逐颜开的辛祚裕扑过来。辛祚裕乐得与妇女纠缠,却拗不过这么多女人的七手八脚。当然,辛祚裕也是有一身力气的。他又怎好意思朝女人施展拳脚?既然动不了手,辛祚裕只好束手就擒,被一堆妇女用空化肥口袋,从头到脚包住,塞了个实在。这一下好让妇女们拍手打巴掌了。看水的年继高大概也是被闹翻了天的笑声吸引了的。年继高扛着钢锹赶过去见着,发觉化肥袋里的人不动弹了,一锹破开化肥袋,见是辛祚裕,是他未出五服的表弟,由不得炸起破锣粗嗓,骂个不休。他当然要护着表弟。这队里的人家,其实都有点沾亲带故。年继高也只能对空放放炮。即便这般,女人堆里也一句不饶,把年继高当作多管闲事,回骂得灰头土脸。
上工就该是忙上工,不该有的打打闹闹既然堂而皇之了起来,也就成了司空见惯。葛顺道在队里当队长时,就因为生产大队里不乏亲戚里道的人,“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样见多了,看惯了,见怪不怪了,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哎……公社化了,名牌大了,调子高了,实际还是在用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对付集合一体的大
田。也不过在收割和耕种上忙忙双抢,显出了集体的力量。双抢完了,冬季挑堤,水利完了,其他农时便没什么忙的了,却不能不上工。没事可干,人力就疲沓了。机械化电气化,成了望空作雪,摆在天上像月亮挂着。好在持久了十多年的冬季水利,硬是将滁河大堤修得跟长江大堤一样厚实、一样坚固,硬是把肆虐的水患完全制服了。滁河两岸所以有旱涝保收的日子,那是凭整个公社甚而几个公社几十万农民的劳力,构筑起来的。人海战术却没能在农林牧副渔上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目光短视,躺在小农生产方式上,靠着老天的风调雨顺,搞小农业生产。不思进取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队处在了得过且过的状态,穷村还只能穷对付着。葛顺道当了三年队长,看到生产活动毫无起色,大事力不从心,小事捉襟见肘,无可奈何之后,他甘愿撂了正职,当了副手。人是成了不管事的队委,这七歪八扭的事,只要灌进耳朵,又不能不心烦作忧。葛顺道撒完了手头小袋化肥,从泥里拔出泥腿,走过去顺眼一看,躺在化肥袋里的辛祚裕一动不动了。不是那种甘愿受罚的舒适,是闷死在化肥袋里了!葛顺道不由得大惊失色。葛顺道不能相信这个事实。他明明见到看水的年继高放下锹,将化肥口袋破开了的呀!这心头一急,哦哈,自己是在躺椅上又做怪梦了。葛顺道想了想,怪梦不怪,当年还真有这事发生过。那是滁河对岸,上工的社员在七言八语、打打闹闹中,只图逗乐,还真有几个厉害的妇女将一个男社员塞进空化肥口袋里。等下工哨子吹响,这些笑闹的女人这才想起来似的,回身去寻。发现包在化肥口袋里的男人团一堆不动,这才觉得不对劲。打开一看,人已没有了气
息……
难怪葛顺道给梦乡里的境况弄得心惊肉跳。
大桂花树枝繁叶茂的浓荫,用惠风的和畅,把歇中的葛顺道吹进梦里,也把葛顺道唤醒转来。葛顺道想着未曾忘却的一幕,很有些无奈地咳了一声。
早已不再上工了,葛顺道心里边还沤着那些社队的糟心事,时不时又把那些糟心事梦上一回,全因他整个青春韶华,都是在当队长、做队委中度过的。叹息的事太多了,沤在心里边,时间又长了,做梦也会丢不开。这些好开玩笑的社员,一搭档在了一起,嘻嘻哈哈全没了正经。该忙着上工的,却因为没事可干而窝工;无所事事,便不把上工当回事。普遍的怠工,倒成了光明正大。生产队平日面对的农活,几个把式就能忙完,硬是要把一队的人拖在地里。快手几下忙完了,却不能走开去,更不能回家去,硬是要把一队的人拖在田里,日出而作,站也要站到下工。无聊的闲着,闲着的无聊,天长日久,不怪扯起皮来,公开把上工当成了逗趣场。葛顺道想着生产队这些无赖事,竟然在年前一下子翻了个转!还是百里地外不算遥远的小岗村,十八户农家点的穴。承包责任田,全国农村全跟着包产到了户,萦绕在葛顺道心头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都跟着扫出了门去了,便有了庆幸的释然。
葛顺道思绪不再绵延,就此打住,只是做了一个无限怅惘的动作,摇了一下头,显得惋惜,又百无聊赖。
今天,葛顺道的老伴上她妹妹家吃酒去了。他本要跟老伴一块去吃酒的。姐夫郎舅的孩子过生日,这个酒是吃得的。自己不去,并不是家里特别需要他走不开。如今大田已经分到户头了,驾驭了几十年农活,他比谁都会安排时令节气。他早把庄稼服侍得井井有条,空余出来的时间就是用来走走亲、访访友的。葛顺道不是不想赶这个热闹,何况这位连襟,还有头有脸有面子。走动走动,也算是脸面上的事。他不跟去,是另有个疙瘩,梗在心上。
葛顺道性格戆直,前一年为土地承包的事,曾和这位连襟较上劲。平时又不肯浮上水,便认为去连襟那边,有些蚀志。想自己就是一个扶犁梢的土农民,顶多曾是一个小队的队委,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党员,哪比得连襟桑辛其当上了公社里头的二把手。这可是一些人想沾都沾不上的好亲戚呢,他却不稀罕,不想跟着去长那脸面。老伴知道他脾性,凡事撇了他也习惯了。她的走动,在儿女们身上起效果了。经她牵连,儿女们除了还在读书的,长成大小子的老大葛利众,还真的以沾亲带故,鱼跃龙门,到社办厂当工人去了。这倒让葛顺道不能不服气。但他仍在坚持自己的耿性,逼着还小的儿女加紧读书,方向是已经明确了的高考。
说葛顺道不尊重当上公社副主任的连襟桑辛其,也不完全客观。当初妻妹与连襟结婚,还是他给拉开了婚礼场面。那时候,桑辛其还在队里当小记工员。现在青云直上,官架子摆开了,比他能耐上了多少倍了,这才让他突然生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别扭。只觉得再去接近这个官连襟,跟着人家跑,不巴结也有点巴结的意思了。尤其是最近年把,连襟的权势更大了,让他耿耿于怀的事,是从一个“请愿”开始的。人家小岗村都歃血为盟,将手印烙到了联产计酬责任田上,这滁水周边的村落,离滁州小岗村不远,当然受到了波及。葛顺道好歹也领着一个大村生产队,卷进这个热流涌动的漩涡,并不奇怪。他对庄稼地的五行八作,是如了解自家的锅碗瓢勺一般。虽没有什么大学问给他一些支撑,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四季农活的了解出发,再以他在田里刨食四十年的经验来验证,他认为包产到户较好。于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中午,借走亲为由,特别坐到当官的连襟面前。因为觉得想法好,心中有底气,话儿有些连珠,说得像竹筒倒豆,要求公社在各队做联产计酬,也学小岗村。葛顺道语句平和地说:“滁河对岸的桂桥,学小岗村,分田承包了。河这边,我们云桥,也应该学学呐。”谁料想这个小他十岁的连襟桑辛其,一听这话,绷紧了脸,不管大连襟脸上挂住挂不住,照样打断话头,将手指头戳到了葛顺道的鼻子前,用公社主任的口吻训斥了一顿,臭骂了一通。好像小岗村的划分责任田,是他干的。这好让葛顺道半天也合不上张开了的嘴。他好生不解,这个桑辛其主任,怎么一抓住“承包”两个字,就这么翻脸不认人啦?他原本想绕弯子讲这事,所以没有旁敲侧击。他还是把当官的连襟当作了至亲的人,赶来商谈,不必转弯抹角假客套。何况这又不是纯家事,沾着国事公理,不至于脸红脖子粗吧。对方竟以指指戳戳,一推六二五,好让他始料不及。顶牛吧,葛顺道自知自己土腿子一个,较不上劲。却也正是土腿子一个,泥裹水兜,才更让他认定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与目前小农生产形式并无二样,还多了一层责任用心,能保障丰收,何乐而不为呢。想不到这个连襟如此高高在上。一言不中,万言无用。也只有闷心里了。葛顺道觉得,我毕竟是他的大姐夫。这一想,傲起来。你当了官,把我这个大姐夫不看在眼里了!不由愤然离席。走出公社办公室,他的心,疼起来。他心疼他的云桥,学不了小岗村了。难怪小岗村曾经偷偷摸摸,搞了一两年联产计酬,到现在才敢划分责任田。葛顺道从这以后,再也不找这个当官的连襟提什么了。心头增大了隔阂,简直可以打上了一个结。葛顺道对这个连襟的青云直上,更加不是滋味。一肚子不看好,又能怎么样?尽管他有他的理。上溯十来年,在没了没休的内斗时期,他就嗤鼻:“咋能拾到红枣当火吹?把好好的人事斗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呢?”十年后终于出水见了两腿泥。什么帽子不帽子,“地富反坏右”加“老九”都给连锅端掉了。人终是要讲道理的,照那么借风就作雨,还善良吗?葛顺道的逻辑就这么简扼得率直。现如今眼见他的连襟,从副社长当到乡镇委员,这主任那主任的职务,名头都不小,骨子里并不见得有多长进。葛顺道的不服气也只能摆在心里。当初谁让自己不拍马屁浮上水,一直昂着头,待在生产队里只顾苦干?他就缺个巧干啊。看来连襟间的生疏,不可调和了,所好的是,有老实巴交的老伴续着姐妹胞情,逢年过节的走动,没有因为葛顺道的戆直,出现丝毫的影响。亲戚间照常走动,宴酒照吃,宴请照去。小连襟看不起大姐夫,也许认为,大姐夫在泥里水里泡了大半辈子,也没混出个人模人样来,人微言轻,这才失去了应有的尊重。葛顺道呢,其实是有两次上调机会的,都给他直拗的脾性掐了七寸,即使这样,他也不肯拔起这一双糊了一腿泥水的脚丫。他情愿在泥里水里泡着呢。
时光荏苒,没到两年,乡村人对安徽的包产到户都有了强烈意识。农村长时间就已经流传这些话了:“不会过日子看邻居。”到集体化后,词儿变成了“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还是一种看齐的意识。也就在深秋的一天,葛顺道的连襟桑辛其,说要路过云桥村,特意弯到他家门,还特意坐到了他家板凳头上,特意围在他家方桌子边,吃了顿家常便饭。
这个当官的连襟桑辛其竟然在云桥找上这个土头土脑大姐夫,把过去那个不准许的摇手,换成了同意的点头。再不是颐指气使地摆架子,将手指头戳到人鼻子前了。桑辛其他好像刚从月亮上下了来,带着嫦娥的喜气,告诉大姐夫:
“这次下队,是专门划田到户头的。”
葛顺道一听这来头,很有些久旱得雨的欣欣然,开始刮目相看这个副乡长的连襟,什么时候找对了药吃了?桑辛其向他扬声道:“连我们公社常书记都允许责任承包,分田到户了。”
原来是公社安排的。葛顺道也听说了,新担任安徽省委书记的大首长万里,亲自走访,察明实况,有了共识。原来桑辛其见上头有话,才这么改口的。葛顺道便觉得对方充其量不过是跟风一个,又从心里生厌起来,便想到这个神气活现的桑辛其爬高往上的手腕。葛顺道最看不起的就是这个“巴结”。可是,能调进办公室去的那些人,最擅长吹吹捧捧拍马屁的了。桑辛其一副笑脸向着老姐夫,还特别拍拍老姐夫的肩膀,让老姐夫明确,这是特别找他说话。葛顺道不好避退,只好敷衍,权且给一回面子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