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編輯推薦: |
1.本书主要介绍了水表计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管理,并给出了深圳水务集团表务管理的经验总结。2.本书作者团队是深圳水务集团的专家,多年从事水务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丰富。3.本书第八章介绍了深圳水务集团在建立系统化、智能化的计量体系理念方面的大量探索经验。实用性强。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八章,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章至第三章,主要涉及流量测量的原理及相关计量知识,以及当前主流的水计量流量计和智能水表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水计量仪表的应用管理,涉及法制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准确评估流量计、水表的计量性能的各种测试方法,水计量仪表的评测,流量计、水表运行维护的相关工作要求。第三部分为第八章,是深圳水务表务管理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主要介绍建立系统化、智能化计量体系的理念和做法。本书适合供水企业从事水表、流量计的采购、运营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水表生产企业从事产品设计、研发及销售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目錄:
|
章 流量测量的基础理论1
节 流体的性质 1
一、流体的定义 1
二、流体的主要物性参数 2
三、表面张力 6
第二节 流体的流动特性 7
一、静态流体的特性 7
二、流体流动的宏观描述 9
三、流体流动的微观描述 10
第三节 流量测量基本概念 13
一、物质的量的度量 13
二、流量的度量 15
三、测量与单位制 16
第四节 流量测量基础方程 22
一、连续性方程 22
二、伯努利方程 24
三、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26
第二章 智能流量计28
节 电磁流量计 28
一、测量原理 28
二、结构组成 31
三、技术特性 38
四、插入式电磁流量计 45
第二节 超声波流量计 47
一、声波 47
二、换能器 48
三、测量原理 50
四、结构组成 52
五、技术特性 53
六、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 56
七、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 57
第三节 涡轮流量计 58
一、测量原理 58
二、结构组成 60
三、技术特性 61
第四节 质量流量计 64
一、科里奥利力 64
二、测量原理 65
三、结构组成 67
四、技术特性 69
第三章 智能水表73
节 水表的定义和分类 73
一、水表的定义 73
二、水表的分类 74
三、水表的计量特性 76
第二节 智能水表的发展历程 79
一、概述 79
二、智能水表的应用历程 81
第三节 带电子装置的机械式水表 82
一、直读式机电转换技术 82
二、实时式机电转换技术 83
三、预付费水表 86
四、远传水表 87
第四节 电磁水表 89
一、工作原理及计量性能 89
二、电磁水表的性能特点 90
第五节 超声波水表 90
一、工作原理与计量性能 90
二、超声波水表的性能特点 92
第六节 智能水表的电子特性 92
一、电源特性 92
二、环境适应性 93
三、影响量作用特性 94
第七节 智能水表的外壳防护设计 96
一、外壳防护的含义 96
二、水分的迁移机理 98
三、防护失效的机理和应对 99
第四章 智能水计量仪表的计量检定与校准101
节 法规体系与依法管理 101
一、计量立法和执法体系 101
二、水计量仪表依法管理 105
第二节 智能水计量仪表的量值溯源体系 107
一、量值溯源的基本概念 107
二、水计量仪表的量值溯源体系 109
第三节 检定、校准的实施 113
一、检定、校准的区别与联系 113
二、检定设备介绍 113
三、智能水计量仪表的检定 118
四、智能水计量仪表的测试 119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122
一、基本定义 122
二、不确定度的意义 125
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26
四、案例 130
第五章 水计量仪表评测134
节 评测的意义和分类 134
一、评测的目的 134
二、评测性质 135
三、评测的分类 135
第二节 实验室评测 136
一、计量性能基础特性曲线 136
二、特定安装环境适应性或特殊使用要求适应性 138
三、水表外壳材质对水质的影响评测 144
四、其他评测项目 148
第三节 应用现场评测 148
一、水表安装方位评测 148
二、现场使用计量准确度评测 152
第四节 计量效率评测 153
第六章 智能水计量仪表的应用和维护156
节 智能水计量仪表的选型 156
一、选型的一般原则 156
二、智能流量计的选型 157
三、智能水表的选型 159
第二节 智能水计量仪表的采购、安装和验收 170
一、智能流量计的采购、安装与验收 170
二、智能水表的采购、安装与验收 174
第三节 智能水计量仪表的运维管理 176
一、智能流量计的运维管理 176
二、智能水表的运维管理 179
第七章 智能水表的数据运用与分析188
节 水表匹配 188
一、水表匹配状况评估 189
二、本节小结 192
第二节 DMA分区漏损分析 192
一、运用智能水表数据对DMA分区漏损进行分析 192
二、本节小结 195
第三节 典型水量异常分析 196
一、用户水量异常分析 196
二、用户户内漏水分析 197
三、孤寡老人监控 198
四、本节小结 199
第八章 数字化计量体系构建200
节 构建数字化计量体系的必要性 200
一、智慧水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
二、漏损控制的必要环节 201
第二节 计量体系现状 202
一、系统分散,数据质量不高 202
二、资产管理分散,缺乏统一体系 203
三、硬件建设尚未成体系 203
四、检定校准能力未能全覆盖 204
第三节 数字化计量体系建设 204
一、目标和内容 204
二、实施步骤 204
附录 大口径水表、水表组设计及安装规范212
参考文献214
|
內容試閱:
|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在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用户、数据和资源是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核心要素。水务企业作为公共服务部门恰好拥有这三大核心要素,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先天优势。同时,水务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隶属工业企业,大量基础数据的生产、传输、处理、应用都必须依赖精准的计量结果。因此计量仪表的选型、计量数据的运维、计量漏损的测量控制、计量体系的建立是水务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计量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水务企业的构架体系中,计量职能部门是支撑营收体系、提升经营效益的重要单元。因而夯实计量技术基础、提高计量管理水平、提升经济和管理效益是水务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早在16世纪,随着流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差压原理的流量测量技术开始应用于水流量的测量。17世纪开始出现机械传感水表,1825年英国人萨米娄·克洛斯发明了真正具有仪表特征的平衡罐式水表,并应用于自来水计量。19世纪以来机械传感水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发展,超声波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的性能和技术日趋成熟,70年代起凭借性能和效率优势开始替代差压式流量计,90年代起已成为水计量领域的主流仪表。90年代末机电一体化的水表产品开始出现,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电子传感、无线通信、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与水表相结合,水表的品种和型式多样化,电子化和智能化成了新的发展趋势,为水务企业实施智慧水务管理乃至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障基础。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从事相关工作,而计量专业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编写组正是从水务行业的需求出发,以培养提升水计量相关专业和管理人员技术业务水平为目标,将从业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编辑成书,供有意从事水务行业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及同行参考。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部分。部分为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水计量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流量测量的基础理论、计量学的基本概念、智能流量计和水表的技术原理及其特征特性。
第二部分为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水计量相关的技术应用和管理,包括计量法制管理相关要求、水计量仪表性能评测方法、智能水计量仪表的应用和维护以及水务数据的运用与分析。该部分内容侧重于实践指导,目的在于帮助从业人员提高法制意识,强化生产经营的合规性管理,科学认识和评估水计量仪表的性能特征,为经济合理地选择水计量仪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运维措施来达到延长水计量仪表使用寿命、提高计量结果有效性的目标,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来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和服务的满意度。
第三部分为第八章,主要是介绍建立系统化智能化计量体系的理念和方法,以深圳水务集团探索经验和案例为蓝本,说明计量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流程闭环设计的重要性,确保数据的质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内流量计量领域专家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赵建亮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引导、关心、推进计量体系建立以及水计量仪表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教材化的领导、专家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能力和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3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