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170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本书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旨在摸清家底,揭示馆藏,反映古籍的基本信息,为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依据。目前该丛书已出版各级各类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一百四十余种。
|
關於作者: |
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4年,由广州校区南校园图书馆、东校园图书馆、北校园图书馆,珠海校区图书馆,深圳校区图书馆组成。中山大学图书馆已构建文、理、医、工、农、艺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12月,实体资源总量已超过1000万册(件),其中古籍36万余册,民国时期文献14万余册,各类特色文献40余万件。数据库累计超过1000个,其中中外文电子图书276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4万余种。
|
目錄:
|
目録
第一册
《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編委會1
《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前言1
440000-2541-0000001至0008723(古籍普查登記編號)1
第二册
440000-2541-0008724至0017312(古籍普查登記編號)1
第三册
書名筆畫字頭索引1
書名筆畫索引25
|
內容試閱:
|
《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前言
中山大學圖書館是2008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目前收藏中文古籍35萬餘册,其中善本近5萬册,109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録》。這些珍貴典籍是中山大學圖書館人百年以來,篳路藍縷、涓滴以求的辛勞成果。
1924年2月,孫中山大元帥發布訓令,將原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三校合并,改立國立廣東大學。爲紀念孫中山先生,1926年國民政府發布命令,將國立廣東大學改名爲國立中山大學。當時,圖書館藏中文書45706册,西文書3799册,藏書匱乏,遠不能滿足教學和研究之需要。1927年,學校提出“本校圖書館之最大目的,在爲中國南方最大之一刊物保存所”的宏偉發展目標,聘請杜定友擔任圖書館主任,并委派顧頡剛赴江浙等地購買古籍文獻,由此開啓了中山大學圖書館大規模藏書建設的序幕。爲“把各方面的材料都粗粗搜集完備”,顧頡剛專門擬定了《國立廣州中山大學購求圖書計劃書》,打破了過去以經史子集等傳統文獻爲主的館藏建設理念,提出“用材料的觀念去看圖書,用搜集材料的觀念去看圖書館的事業”,將文獻搜集的範圍拓展爲包括經史子集及叢書、檔案、地方志、家族志、社會事件之記載、個人生活之記載、賬簿、中國漢族以外各民族之文籍、基督教會出版之書籍及譯本書、宗教及迷信書、民衆文學書、舊藝術書、教育書、古存簡籍、著述稿本、實物之圖像等16類文獻。1927年5月至10月,顧頡剛足迹遍及杭州、蘇州、上海、紹興、寧波、嘉興、南京、松江各地,花費“大洋五萬六千八百七十九元六角零一厘,毫洋七百廿二元”,總計購得圖書11萬餘册,其中古籍1萬餘部7.7萬餘册,碑帖3萬餘張。此爲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藏書的第一次大規模建設。到1928年底,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達22萬餘册,位居國内大學圖書館之首,其中古舊書籍10萬餘册。此後,中山大學圖書館陸續收入番禺梁鼎芬、桂林唐岳、順德温澍樑等私人藏書,館藏古籍日漸充實。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原私立嶺南大學圖書館藏書并入中山大學圖書館,大大豐富了中山大學圖書館的古籍收藏。20世紀三四十年代,私立嶺南大學圖書館曾通過訪購、捐贈等途徑收集到了曾釗、徐甘棠、潘宗周、徐紹楨、甘翰臣、李文田、徐信符等一批廣東著名藏書家散佚出的舊藏。1957年,陳公睦向中山大學圖書館捐贈其祖父陳澧東塾書樓的劫餘古籍50餘種700餘册,商衍鎏探花捐贈古籍、碑帖400餘種2000餘册。1979年,容庚教授捐贈古籍等藏書130多箱1萬餘册。
2001年,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并,原中山醫科大學圖書館的藏書隨之并入中山大學圖書館,擴充了醫學類古籍館藏。2002年,商志男、商志馥、商志捐贈其祖父商衍鎏探花和父親商承祚教授藏書4000餘册,其中古籍800餘種3000餘册;梁承鄴捐贈其父梁方仲教授藏書15000餘册,其中古籍900餘種3000餘册。2006年,購得復旦大學王運熙教授藏古籍近200種1000餘册。此後,金應熙教授、戴鎦齡教授、李新魁教授、安志敏教授、黄海章教授、李錦全教授等學者的藏書陸續以捐贈的方式入藏中山大學圖書館,其中有不少綫裝古籍,進一步充實了古籍收藏。今天,中山大學圖書館的古籍收藏,插架滿楹,蔚爲大觀,凝聚了百年來幾代中山大學圖書館人辛勤耕耘、竭誠奉獻的心血與汗水,爲延續中山大學的學術文脉,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持續開展古籍館藏建設的同時,中山大學圖書館深入開展古籍整理工作。1927年顧頡剛自江浙地區購回大批古籍後,因圖書館書庫狹小,不敷收藏,在學校語言歷史學研究所三樓特設舊書整理部并親自擔任主任,由語言歷史學研究所的教授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共同展開古籍的登記編目工作。其中,善本書及目録書由馬太玄先生擔任,叢書及經學由陳鈍、羅常培兩位先生擔任,哲學及宗教由容肇祖先生擔任,教育學由蔣經三先生擔任,社會科學由李一非先生擔任,金文拓本及古物由商承祚先生擔任,金石書及碑帖由黄仲琴先生擔任,自然及應用科學由劉朝陽先生擔任,語言文字學由丁山先生擔任,文學及一般藝術由徐信符、鍾敬文、陳德芸、余永梁、夏廷棫五位先生擔任,歷史由陳功甫先生擔任,地理由陳錫襄先生擔任,雜書由顧頡剛、楊振聲兩位先生擔任。一年來共登記圖書1.4萬餘部9萬餘册,登記碑帖1.7萬餘張,編目圖書5000餘部4.5萬餘册。後因古籍數量較大,且兩年後語言歷史學研究所的教授紛紛離去,古籍編目工作被迫停頓下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因連年戰亂,中山大學圖書館的古籍或被寄存香港,或被輾轉運送至雲南澄江和粤北山區,萬幸在顛沛流離中大部分得以保全。
1952年中山大學與私立嶺南大學合并以後,圖書館的古籍工作主要由何多源、周連寬、劉少雄等負責。爲編撰古籍善本目録,周連寬曾撰寫過近50篇古籍善本題識和題跋,但受各種因素干擾,古籍編目工作進展緩慢,僅有可供讀者檢索的卡片目録。1979年,藉參與《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撰項目,周連寬、劉少雄、陳修竑等開始編撰中山大學圖書館的古籍善本書目,并於1982年以鉛字自行排印《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共收録館藏古籍善本1995種,是爲中山大學圖書館編撰的第一部古籍善本目録。
進入21世紀以來,爲全面推進古籍整理工作,中山大學圖書館通過招聘一批歷史文獻學、古典文獻學、圖書館學等專業的畢業生,建立了一支三十餘人的古籍整理與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同時,自2003年起,先後聘請遼寧省圖書館古籍編目專家韓錫鐸先生、上海圖書館古籍修復專家潘美娣女士、故宫博物院碑帖鑒定專家施安昌先生、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古籍整理專家沈津先生等陸續到館任職,短者任職三五年,長者任職十餘年,以傳幫帶的方式培養青年古籍整理專業人才。隨着古籍整理人才專業隊伍不斷成長,中山大學圖書館的古籍整理工作進入新階段,産生了新成果。
2004年,在特聘專家韓錫鐸的指導下,中山大學圖書館在1982年版《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的基礎上,進一步鑒别館藏,遴選善本,正式出版了《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共收録館藏古籍善本2688種。這是中山大學圖書館第一部公開出版的古籍善本書目。該目録出版後,中山大學圖書館進一步全面整理未經整理的古籍、知名教授捐贈的古籍,以及新購的古籍,開展古籍版本鑒定、編目、校對、修訂工作。2014年,在特聘專家沈津的指導下,出版了《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增訂本)》,共收録古籍善本3800餘部。此後,陸續有《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域外漢籍珍本叢刊書志》(2016年)、《〈廣州大典〉海外珍稀文獻書志》(2016年)、《清代版刻圖録》(2019年)、《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圖録》(2020年)等多部書目整理成果出版。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中山大學圖書館積極參與全國古籍普查工作,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的編纂工作。編纂過程大致可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數據整理準備階段。從2012年9月起,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古籍普查登記工作要求,對現有古籍編目數據進行補充、修改和更新,於2015年5月基本完成。其間,2013年,“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及目録編製”項目獲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古籍普查登記科研課題”立項。第二階段,未編書編目階段。普查項目啓動時,有一批捐贈和文科院系資料室回收古籍尚未編目。爲保證古籍普查數據的全面和完整性,自2015年起,對未編書開展集中編目,於2021年順利完成,新增編目數據3000餘條。第三階段,已編書核查階段。在整理出版《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增訂本)》與《清代版刻圖録》過程中,發現部分已編書目數據存在一些問題,爲保證普查數據的準確性,從2016年開始對所有普查目録數據根據原書逐一核查,并對版刻年份、子目格式等進行修訂以及零種合叢,至2021年8月基本完成并定稿。
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是開展古籍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開展古籍活化利用的前提。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確定的古籍普查登記目録收録範圍,《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收録館藏1912年前古籍1.7萬餘部20萬餘册,雖非館藏古籍全部,但管窺一豹,可以反映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的基本狀况,將爲古籍的科學保護、研究與利用提供重要依據。在古籍普查的過程中,發現并更正了一些數據著録方面的問題,提高了目録的準確性;合并了部分原來分散的叢書零種,使目録更爲完善與合理;提善處理了部分普通古籍,有利於館藏古籍的分級科學保護;同時,對破損嚴重的古籍進行了標注,以便今後安排修復。通過普查培訓和相關實踐,有效推動了古籍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提升了古籍保護與整理能力。由於時間緊任務重,《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可能存在一些疏漏之處,請各位讀者指正。
2024年,中山大學圖書館建館百年,謹以此成果向百年來爲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學人先賢致敬!
中山大學圖書館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