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1.宠位兴衰——你必须要了解的王朝侧面!看不懂这其中的厮杀,就无法真正了解王朝的争斗!
宦官乱政,在历史上显见不鲜。他们被皇帝当做自己隐秘的刽子手,为皇权的利益服务,同时他们也仰仗着皇权,以势欺人。后宫佳丽,共侍一夫,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会增生多少爱,又有多少恨。他们被皇帝当做宠物,同时也借着宠爱为非作歹。后宫、宦官——他们是皇帝身边忠诚的代言人,是权势的拥护者,他们的兴衰尽在这宠位的厮杀之中。
2.以新颖的视角研究中国王朝内部权力的斗争,大成之作!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从未停止,而对宠位的争夺,是其中最特殊也最隐秘的,他们靠天子上位,又对皇权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不是讲单一的朝代,不是讲某一个人物,而是集合了十余起历史上经典的宠位争夺的事例,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共性和差别的研究阐述,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中国封建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与血腥。
3.一本可以用“吃瓜”心态阅读的历史书,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靠媚色得宠,“助纣为虐”的妲己,于鹿台焚身;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于马嵬葬身。一个个香消玉殒,站到最高处又狠狠摔下来,这样的案例实属令人唏嘘。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由宦官、后妃、外戚组成。对平民百姓而言,他们是达官显贵,是高不可攀的上层人物;对天子而言,他们是奴、是婢、是臣。
这些人物或高或低、或轻或重,他们生活在天子周围,像寄生蟹一样仰仗着皇权,将平民百姓、文武大臣踩在脚底。他们之间一场场无情的厮杀愈演愈烈,在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中或沉或浮,或胜或败。胜者专权乱政,祸国殃民;败者或囚或杀,死无葬身之地。
本书精心选取了18个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宠位争夺的事例,将“宠位厮杀”的史实呈现出来,揭示封建制度下宫廷斗争的残忍,探究王朝兴衰的命运。这是一本可以用“吃瓜”心态阅读的历史书,带你揭开王朝隐秘的面纱,看宠位之争,明王朝内幕!
|
目錄:
|
001 酒池肉林 妺喜亡夏
009 妲己之惑 鹿台焚身
025 美人一笑 倾国倾城
037 骊姬施计 弄权乱国
057 指鹿为马 赵高专权
075 吕雉争宠 同类相残
095 汉宫飞燕 啄杀皇孙
111 窦后临朝 外戚专权
123 南风贾后 淫乱凶残
141 “莲”染泥污 荡淫宫闱
157 韦后效颦 陈尸示众
175 三千宠爱 马嵬葬身
193 “黑凤”凶悍 气煞寿皇
209 万氏专断 天子痴情
225 “八虎”居首 刘瑾乱政
243 宠至极顶 臣不忠贤
265 柔佞奸相 和珅贪财
285 梳头太监 得宠终生
|
內容試閱:
|
前言
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大致由宦官、后妃、外戚组成。对平民百姓而言,他们是达官显贵,是高不可攀的上层;对天子而言,他们又是奴、是婢、是臣。由于他们生活在天子周围,所以具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皇权决定着他们的生死荣辱;另一方面,他们的存在及活动又对皇权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起着左右、制约的作用。
这批人物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重或轻,都像寄生蟹一样仰仗着皇权,一朝受皇宠,便为人上人。因此,他们之间愈演愈烈地演绎着一场场无情的厮杀,在他们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中或沉或浮,或胜或败。胜者专权乱政,祸国殃民;败者或囚或杀,死无葬身之地。
宠位之哄,加剧了中国专制政体的畸形发展,而这种畸形发展的社会制度,又加速了这一群体的膨胀。因此,宠位的兴衰是中国宫廷斗争乃至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除了母权制度下,人类在最原始的需求中维持了一个时期的平等之外,一旦进入阶级社会,便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别。这种高低贵贱之分使人类的生存条件、社会地位形成了天壤之别。最高权力的顶峰是君主,是天子,这一位置就像埃及金字塔的塔尖一样高不可攀。皇帝被尊为神,而非人。谁受到皇帝那光芒四射的神秘灵光的恩泽,谁拥有了天子的宠爱与信任,谁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权势,可以享受那耀眼的荣光,甚至可以操纵天子,代行职权,窥视帝位……因而,不顾一切地争得天子的宠嬖就成为一切生活在天子周围的人们的最高目标。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在做着不同的表演,手段有别,目的一致。
宦官争宠,是宠位之哄的重要群体之一。
中国的宦官制度由来已久,早在《诗经》当中就可看到记载。《诗经·小雅》将太监称作“寺人”,《诗经·大雅》中称作“奄人”。所谓“奄人”,就是将原本正常、健康的男人,经过粗糙的手术,使其丧失性机能,并由此改变了所有男性的特征,历史上将这种刑罚叫作“宫刑”。中国素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被施以宫刑,实乃奇耻大辱,无异于死。去了“根”的人,自然被视为下贱之辈,遭人鄙视。这些人严格说来,已经不能称其为人,他们不仅失去了做人的生理特征,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他们是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夫权而制造出的残人。这些人之所以还被留在宫中,是因为他们是典型的奴才,更因为他们既能保证其主子的妻妾们的贞洁,又能完成女奴隶们力所不及的劳作。
太监初期并不干预政事,而只是做些看门扫院、侍奉男女主人生活起居等粗活。不过他们身居内宫,诸事繁杂,职责各异,所以逐渐也有了太监们的官职,“奄称士者,异其贤也”(郑玄《周礼》注)。“奄人”之间的等级差别随着官爵的高低升降而越来越大。一些上层宦官为了扩大自己的职权,开始干政。帝王因其整日侍奉左右,深谙宫中之事,又因其没有子嗣、亲眷之嫌,而不断对其委以重任。及至西周时期,一些太监已获高官厚禄,从东汉始,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政治势力,严重干预国家的政治生活,而且日甚一日。
宦官干政一经有了开端,便一发不可收拾。凭着帝王的宠信,很多宦官开始飞黄腾达,不可小视。他们政治上显赫,经济上暴富,不仅置办田产,建造豪华宅邸,而且收养子、认同乡,生活奢侈、作风腐败,虽为残缺之身,却也妻妾婢女成群,举手投足,无不威风凛凛,权势甚者,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代的大太监魏忠贤,当时已被尊为“九千九百岁”,朝廷上下,一片阿谀奉承之声,百官宵小,甘愿拜其名下,以做他干儿子为荣。难怪尽管“净身”是那么残酷和痛苦,自愿“净身”者却越来越多,以至于统治者要一再颁布法令来禁止常人“自宫”。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中国历史上,我们看到许多剥夺太监一切文武官职的法律,但太监们却老是又回到这些职务上去。东方的太监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祸患。”
既然中国的封建制度赋予了太监们可以争到如此显赫地位的机会,那么,这些阉人们争宠作乱也就成其必然。争宠是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帝的羽翼下,仰仗皇帝的鼻息而生存。谁得到了皇宠,谁就会使梦想变为现实,谁就会得到无尽的荣耀。受宠者必有权,有权者必得利,太监们非常清楚这一点,为达目的他们不择手段,乃至于中国数千年来不乏宦祸。
当然,宦官中也有对社会颇有贡献的功臣,如东汉的蔡伦、明代的郑和等等,更有多数太监终生默默无闻地做着下贱之人,挣扎在耻辱和痛苦之中。但总体说来,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宫闱之中,已习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们中很多人阴险、狡诈,善于阿谀奉承、玩弄权术,其负面作用越来越大,轻者拨弄是非,陷害忠良,重者干预朝政,专权乱国,致使中国的政治斗争愈发复杂,社会制度愈发腐败。
后妃争宠,是宠位之哄的又一群体,又具有特殊性。
后妃,应该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个个聪明美丽,多才多艺,是封建皇帝万里挑一、精选出来的尤物。她们不论原来的地位如何,一朝入宫,即可锦衣玉食,身价百倍,令社会上的民女艳羡不已。
但是,后妃们的命运却不如她们的花容月貌那样美好,因为她们是中国一夫多妻制度真正的牺牲品。中国历代帝王的内廷制度多沿用《周礼》,除正宫皇后外,还有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等名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他六国的宫女全都用来充实后宫,他将后宫的品级爵位分成八等;到汉武帝时,在皇后之下,又设昭仪、婕妤、娥、榕华、充依等等,后宫品级增加到十四等;晋武帝统一南北朝后,再次大肆扩充后宫,极尽享乐,传说当时晋武帝后宫的宫女,人数多达近万人。晋武帝实在爱不过来,便想出一个办法,他自己经常坐在一个羊拉的车里,任凭羊随意将他拉到哪个宫女的门前,他就到哪个宫女那里留宿。宫女们纷纷采来竹叶,插在门前,并在地上洒上盐水,以此吸引羊来吃竹叶,好能得到受宠幸的机会。这只不过是帝王生活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
帝王可以极尽声色,而对后妃,却采取了严格的约束。中国自古要求妇女要以女德为重,其中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等。对于宫中的后妃,除了这些伦理道德,更有一套特定的清规戒律。后妃们终日深居简出,生活起居,全无自由,动辄得咎,对于那些桎梏般的礼法,稍有逾越,便会招致横祸。可怜这些美貌女子,白白在深宫耗尽青春,很难享受人生的真正幸福与乐趣。
由此说来,入宫实乃一大不幸,被选中的女子虽贵为后妃,但却没有支配自己命运的权利。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下,女子只是男人的玩物和工具。在庞大的后妃队伍中,唯有一人在操纵着这些美丽而又可怜的生灵,那就是皇帝。后妃们得宠时宛若明珠,失宠时不及粪土,于是乎众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得到天子的宠幸,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拥有真正的美丽,才能成为真正的女人。得到宠幸的女人又盼望得到皇子,因为母以子贵,她们要以此来固宠。因而,这一具有着相同命运的群体,为了争宠夺爱,竟然也以纤纤弱手,杀个血雨腥风,其手段之残酷,后果之悲惨,实是令人发指。
从另一方面来说,帝王身边的后妃,对帝王功德的影响,又是任何一个群体所不能代替的。大凡帝王无论怎样德才兼备,一旦沉于女色,便会对爱妃言听计从,而受宠者往往又都追求享乐,贪恋权势,利用帝王的宠爱图谋私利,助纣为虐,致使国将不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致亡国之祸;唐明皇宠杨贵妃祸起萧墙;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除此而外,宫廷还是权力的中心,后妃接近权力,耳濡目染,必将成为参与者。而一旦涉及这种权力之争,又往往愈扩愈大,无法遏止。在中国历史上,后妃们参与权力之争的人无以计数。然而,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下,除极个别的女性取得成功之外,后妃们的总体命运均是悲剧性的。
外戚争宠,也是宠位之哄群体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外戚是凭着自己的亲属进宫当了后妃并且受宠而鸡犬升天的贵族。他们有些本来并无太深的根基,但由于他们与皇帝有着特殊的关系,又与宫中的后妃一唱一和,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势力,在朝廷内外兴风作浪,甚至架空皇帝,干预朝政,我行我素,搞得内哄迭起,国无宁日。
自秦始皇统一后,外戚干政之事便不绝于史。西汉时期的吕氏家族,令刘氏天下摇摇欲坠,最终被王氏家族所取代;东汉时期,帝王频繁更替,幼主事国太后临朝不断,外戚势力不可一世;唐朝的武氏、韦氏、杨氏家族权倾天下,皇帝亦不能左右。如此历朝历代,莫不有外戚干政之事发生。
但是,尽管外戚作为统治集团左右朝廷大政,影响国势兴衰,可是,中国封建制度却决定了真正主宰外戚命运的并非是他们自己。不论他们的政治势力如何强大,归根结底还是皇权所赋。外戚要仰仗皇权、仰仗皇帝对他们的宠信。因而,外戚的一切政治活动,都离不开宠位之争,只有得到皇宠,才能保持不败之地,这是外戚们进行一切政治活动的根本所在。
作为封建帝王,他们对于宦官、后妃、外戚之间的争斗所带来的祸患并非没有察觉,甚至制定出种种法令,严加防范。但是皇帝又离不开这些具有特殊地位的人们对他的支持,创业的帝王一般还比较清正廉明,业绩卓著,相应地,宦官、后妃、外戚干政之事也未能主宰朝政。但是,后世守成的皇帝,却往往忘记祖上创业之艰难,骄纵享乐、腐败堕落。有的轻信谗言,有的干脆不理朝政,从而导致宫廷内外,猜疑相嫉,争宠夺位,最终是失德乱行,促成国家败亡。中国封建社会皇权高于一切、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的政治制度,派生出宦官制度、后妃制度、外戚制度等一系列毒瘤,为宠位之哄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皇帝与这些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相互利用又相互制约,致使封建专制制度的积弊越来越深。因此,封建专制制度是宠位之哄的根源,在某种程度上说,封建皇帝对宠位之哄应当负有相当的责任。
不过,无论这些争宠、弄宠者曾经有过怎样的嚣张,甚至是不可一世,但除了武则天等少数成功者之外,绝大多数人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中国的皇帝言出法随,随心所欲地占有和支配社会上的一切,杀人如碾蚁,加之其主观好恶的随意性、偶然性及其喜新厌旧的本性,致使这群生活在皇帝身边的人如履薄冰。受宠者也罢,遭贬者也罢,伴君如伴虎,整日都在提心吊胆中生存。今朝也许是心腹重臣、掌上明珠,明天也许就是屈死之鬼、阶下之囚。其生死荣辱全都被皇帝把玩于股掌之上。这就决定了宠位之哄的矛盾之尖锐性,斗争之残酷性,千刀万剐、“人彘”、剁手、分尸……这些惨绝人寰的残害手段,均在争宠、固宠、弄宠的斗争中被使用。争宠者们根本不顾国家社稷,一味寻求个人私欲的满足。有的残害忠良,将皇帝引入歧途,害国扰民;有的令皇帝沉迷声色、不思朝政;有的为扫清夺权之路,不惜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总而言之,宠位之哄带给国家和百姓的是无尽的祸患和灾难。
然而,历代争宠夺位、鲜血淋淋的倾轧无一能摆脱皇权这条铁的链锁,其结局是争斗者们或者两败俱伤,或者旧宠换新宠,坏了朝政,乱了国家,败了风气,害了百姓,此乃我国封建政体的一大弊端。正因为这种腐败的政体,使宠位之哄绝不会因其厮杀的惨烈、结局的悲哀而停止,相反,争宠者野心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毒。
历史在不断向前发展,在诸多的历史教训中,宠位之哄留给后世的教训更是深刻、沉痛的。通过这一侧面,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封建制度的糟粕,这也就是本书的立意所在。
本书以有限的篇幅,从浩繁的历史记载中选出若干较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争宠的实例,采用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的形式,将历史上一些为争宠、弄宠、固宠而不择手段的史实介绍给读者,力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揭示封建制度下宫廷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以及这些斗争给国家、社会带来的无尽灾难。目的是以史为鉴,以飨后人。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更深刻、更广泛地了解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力求生动翔实,通俗易懂,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思考空间,得出应有的结论。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三千宠爱 马嵬葬身
风流天子的宠物,
也难免玉殒香消,
化作马嵬坡前的一抔黄土。
李隆基诛灭韦氏家族及其党羽后,拥立他的父亲相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睿宗在位仅二年,便宣布退位,由儿子李隆基即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713—741),唐朝历史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然而,受时代及阶级的局限,唐玄宗本身又有许多致命的缺点,比如,他对爱妃杨玉环的宠爱就有些宠过了头。
杨玉环,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出生在蜀地(今四川)一个官宦世家。杨家原籍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北)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后迁居到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永乐县的独头村。杨玉环的曾祖父杨汪是隋朝时的上柱国、吏部尚书。祖父做过州刺史。父亲杨玄琰是蜀州(今四川省)司户。杨玉环幼年丧父,被寄养在叔父杨玄璬家中。杨玄璬曾做过河南府士曹,官位虽低,但由于是官宦世家,社会地位较高。在如此优越的家庭环境里,杨玉环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不仅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而且在音乐、舞蹈方面也有较高造诣,加上她明眸皓齿,月貌花容,天生丽质,因而,虽然当时养在深闺,但她的姿色与风华却早已在洛阳贵族中悄悄传扬开来。
开元年间(713—741)是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年轻有为的玄宗皇帝,为了求得国富民安,选贤任能,改革弊政,励精图治,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所谓“开元盛世”。据史书记载,此期“海内安富”,西京、东都的米价降到一石不到200钱,全国各州县仓库都堆满了粟帛;行人走万里路,也用不着带武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诗人杜甫曾形容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京都内外,到处都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开元二十二年(734)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咸宜公主在东都洛阳举行盛大的结婚典礼,杨玉环受到了特别邀请,在婚礼中伴公主,做嫔从。玄宗皇帝的儿子、咸宜公主的弟弟寿王李瑁,久闻杨玉环的芳名,在这次婚礼上目睹了她的花容。此时的李瑁已到择妃年龄,他一见杨玉环,立即便产生了爱慕之心。于是,便通过他的母亲、深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奏明了皇帝。在武惠妃的请求下,唐玄宗于当年十二月下了册封皇子妃的诏书。很快,杨玉环便与李瑁成婚,变成了大唐皇子寿王之妃。婚后,杨玉环凭着自己的美貌和温柔,得到了寿王李瑁的加倍宠爱,夫妻恩爱和美。杨氏家族在寿王的关照下也开始兴盛起来。
天有不测之风云。开元二十五年(737)十二月初七,深受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了。这无疑是对唐玄宗一个重大的打击。他在宫中郁郁寡欢,寂寞难耐,后宫三千佳丽,均不如他意。他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揣透了主子的心思,便把他的目光引向了相貌与武惠妃相似的寿王妃——他的儿媳杨玉环。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的一天,高力士带着玄宗皇帝的圣谕,将杨玉环从寿王府带到了骊山华清宫。
骊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南,离古都长安城很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且有能祛病延年的温泉,历来是达官贵人避寒游玩的胜地。唐代的华清宫、温泉华清池,就在山的西北麓,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到这里巡幸游玩。
有圣旨在,杨玉环不得不离别相亲相爱的丈夫,随高力士来到唐玄宗面前。她的美貌和娇羞,立即迷住了她的公公——大唐皇帝唐玄宗。唐玄宗一见倾心,决心把她从儿子手中夺过来。尽管在唐代儒家之伦理道德尚未受到十分重视,但父夺子妻,作为大唐天子的李隆基还是有所顾忌的。为了封闭世人之耳目,也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唐玄宗便诏令杨玉环自请度为女道士,借口代皇帝尽孝,为惨死在武则天手中的唐玄宗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女道观称“太真观”,就设在宫中。从此,杨玉环便有了一个皇帝赐封的道号——太真。
杨玉环再也不能回寿王府与夫君团聚,而开始以女道士的身份在宫中陪侍皇帝。她虽名义上为女道士,也没有经过正式册封,但已经成为实际上的皇帝妃子。在宫中,皇帝称她为“太真妃”,宫人称她为“娘子”。她经常随皇帝出席内宫宴会。有时她还与玄宗一起接见朝臣,邀见文学侍从。由于她性格豁达,且喜好文学和音乐,所以,对这样的会见,她还是很感兴趣的。有一次,在邀见文学侍从的宫宴上,唐玄宗问起了散隐天下的名士,以客卿身份在座的道士吴筠向皇帝和杨玉环推荐了颇负才气的著名诗人李白。杨玉环曾读过李白的诗,因而也极力赞扬李白。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欣然命秘书监贺知章立即起草诏书征召李白入朝,让他供奉翰林,为翰林学士。从此,李白经常出入宫廷,创作了不少优美的宫廷诗章。例如,在一次观赏牡丹时,唐玄宗兴致大发,命翰林院李白学士写新诗,以记当日之事。李白接到圣旨,夜酒还没醒,便提笔写成清丽婉约的《清平乐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干。
李白的诗作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杨玉环倾国倾城、仙女般的美貌,刻画出了唐玄宗对她的宠爱和眷恋。雅丽的辞章配以优美的乐曲,由宫中最好的乐工李龟年唱出,使唐玄宗和杨玉环沉醉痴迷……
杨玉环在宫中做了整整5年女道士。她曲意逢迎皇帝,为他歌舞,为他娱乐。她遵循着封建的宫廷体制,她以自己的妩媚与温顺,赢得了皇帝的欢心。
天宝四年(745)七月,唐玄宗颁布诏令,册立左卫勋二府右郎将韦昭训第二女为寿王妃。当月内,又宣布新的诏令,在凤凰园内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唐玄宗自废王皇后以后,就未立过皇后。因此,杨玉环虽名为贵妃,但享用却差不多相当于皇后的待遇。她走上了被宠爱的巅峰。
杨玉环被册封贵妃晋见皇帝时,玄宗见她鬓发腻里,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喜不自胜,便急诏沐浴汤泉,以观其体态。玉环肌肤莹白丰嫩,从水中出浴,好似体弱力微,无力披上罗衣,娇态浑然,容颜却光彩焕发,楚楚动人。玄宗命乐工演奏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当日傍晚,又赐授金钗和钿盒,将用名贵黄金做成的步摇送到梳妆阁,亲手为贵妃戴上。玄宗喜形于色地对后宫的人说:“朕得贵妃,如得至宝也。”随后便乘兴作了一首曲子,名《得宝子》。此后,玄宗与贵妃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可谓形影不离。
自从得宠于玄宗后,杨玉环更加“冶其容,敏其词,婉变万态,以中上意”。她知道自己很美,也正是因为美,才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她细心地保养和打扮自己,不仅经常到温泉沐浴,还十分注意按摩和做些能保持体形的运动。她的衣服不计其数,宫中光为她织锦刺绣的工人就有700人。她的金银首饰,更是精益求精,灿烂夺目,为其雕刻铸造的工匠,也有数百人。各方官僚为投其所好,搜刮民财,争先奉献,以期得到皇帝的青睐。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就因贡献最多最好,“进九章银青阶,擢翼户部侍郎”。
除容貌外,杨玉环聪慧的天赋,机敏的性格,也是吸引唐玄宗并受其宠爱的一个因素。《长恨歌传》中说她:“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但是,贵妃最能吸引玄宗、取宠于皇帝之处还是她在音乐、歌舞方面的超常技艺。在对音乐艺术的共同爱好中,贵妃与玄宗二人情投意合。《霓裳羽衣曲》是玄宗的得意佳作,贵妃醉中依曲而舞,舞姿回雪流风。玄宗叹为知音,只有贵妃才能体会玄宗曲中意境,用舞姿完美地表现出如此的情韵。在乐曲中,贵妃善弄琵琶,她的姐妹和诸王、郡主都拜她为师,被称为琵琶弟子。贵妃的琵琶以逻逤檀为槽,温润如玉,光辉可观,上刻有金缕红纹的双凤。贵妃每抱此琵琶演奏于梨园,声韵凄清,飘向云外。
除了琵琶,贵妃还善于击磬,喜欢泠泠然的磬声。贵妃制曲演奏,专攻乐器的太常寺和梨园伎都比不上她的技艺。玄宗见贵妃喜欢磬,便命人采蓝田绿玉,琢为磬,饰以珍奇旒等,供贵妃使用。贵妃创作的《凉州曲》在当时广为传唱。贵妃不仅仅自己善于歌舞,还热衷于训练音乐歌舞人才。唐玄宗对此十分支持,专门买来了大批少女,供她训练。当时著名的舞蹈家谢阿蛮,就是这时选入宫中的。杨玉环不仅让人教给她们歌舞,而且教她们识字。与此同时,她还组织了大型乐队,编排了各种乐章。一次,玄宗梦见10个仙女和龙女,便谱写出《紫云回》和《凌波曲》,然后交与贵妃,令其组织各亲王及梨园子弟歌舞演唱。演唱地点在清元小殿,由谢阿蛮舞唱,宁王李宪吹玉笛,玄宗皇帝亲自敲羯鼓,贵妃弹琵琶,马仙期击方响,李龟年吹觱篥,张野孤奏箜篌,贺怀智打拍子。演唱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午间。就是这样,贵妃以其自身所特有的魅力取悦于玄宗,玄宗也把越来越多的宠爱施给贵妃。
比杨玉环大30多岁的唐玄宗已渐入老境,他越来越依恋给他温情和欢乐的杨玉环。杨玉环虽已进入中年,但由于驻颜有术,依然风韵动人,丰腴的身姿更有一种成熟的美。皇帝的宠爱和依顺,使她逐渐产生了感情,她将自己的终身寄托在老年的李隆基身上。她用自己的聪明和婉顺,竭力逢迎和侍候着皇帝,努力在宫中保持自己母仪天下的犹如皇后般的地位。
然而,和所有的皇帝一样,唐玄宗的感情并不是专一的。他的尊严更不容侵犯,哪怕是他心爱的美人,一旦触犯他的威严,他也决不容情。在杨玉环进宫之前,唐玄宗还宠爱着一个妃子,叫江采,因她素爱梅花,故称“梅妃”。梅妃苗条清秀,才思敏捷。她以自己的高雅风华吸引着皇帝,在宫中有着较高的地位。杨玉环入宫后,唐玄宗将情爱转移到新人身上,逐渐疏远了梅妃。专宠的贵妃当然也容不得另一个女人夺去皇帝的感情。一日,唐玄宗观赏梅枝,牵动情思,想起了梅妃,立即命高力士将梅妃带到翠华西阁,与其相会。梅妃见驾,秀目含泪,被遗弃的痛苦使她分外憔悴。玄宗动了怜香惜玉之心,温言抚慰。两人蜜情浓意,尽情欢娱。直至天光大亮,唐玄宗也顾不得上朝理政。杨玉环闻讯赶到,高声责问,才惊醒了他们的好梦。玄宗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玉环妒性大发,毫不相让。唐玄宗以忤逆之罪,命高力士立即将杨玉环送出宫去。
杨玉环回到她的堂兄少监杨铦家,杨氏家族为此万分忧惧。杨铦拜求高力士为之说情,高力士慨然应允。唐玄宗自赶贵妃出宫后,也是坐卧不安,神思不宁,举止失常,饮食无味。当夜,长吁短叹,不能安睡。深知唐玄宗心情的高力士,乘机奏请迎回杨玉环。玄宗立即准奏,并传诏大开安兴坊门(非军国大事不得在宵禁时开此门),由高力士亲自迎回贵妃。
杨玉环回到宫中,唐玄宗百般抚慰。他看到心爱的妃子泪流满面,千娇百媚,怜爱之情更加深厚。他向贵妃发誓,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当唐玄宗一看到别的漂亮女人,就将自己的誓言丢在九霄云外了。一次,玄宗正与妩媚的虢国夫人调情,被贵妃撞见,她万分伤心,既害怕失去尊贵的地位,也痛恨皇帝的薄情。她不顾一切,大吵大闹,说出了许多有失分寸的话。为此,玄宗大为不悦。天宝九年(750)二月,玄宗皇帝在旧宅设置五王帐,长枕大被,和兄弟们一起睡在那里。贵妃孤单无聊,私下取宁王李宪的紫玉笛吹了起来。“梨花静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玄宗知道后,大怒。立即传旨将贵妃即刻放还本家,再不许进宫!
杨玉环第二次被逐出宫,伤心之余,深感伴君如伴虎,皇帝的感情和誓言都是靠不住的。但是,多年的宫廷生活,使她对皇帝有了依恋之情,也割舍不下锦衣玉食、万人景仰的舒适生活,何况她的家族也仰仗她,才得以权势熏天,她不能失去这一切。唐玄宗自贵妃离宫,懊悔顿生,他也习惯了与贵妃在一起生活。贵妃的万种风情、温柔体贴时时袭上他的心头,他感到没有她在身边的寂寞和空虚。他烦闷难耐,暴躁不安。侍奉他的人,无故遭到鞭笞和叱骂。他几乎寝食俱废。这时,杨家人也慌作一团。适逢河东节度副使吉温入京奏陈机务,杨家人便请他见皇帝时多说好话。吉温入宫见帝,为贵妃陈情。玄宗正好借此下了台阶,他立即命中使张韬光赐御膳给贵妃。杨玉环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交张韬光带给皇帝,并说:“臣妾犯了当死的大罪,然而皇上不杀我,我决心永远离开后宫。我的一切都是皇上赐给的,只有身体发肤乃父母所给,特献给皇上,表达我的忠诚。”玄宗见到贵妃的头发,大惊失色,他害怕会发生什么意外,立即命高力士去迎回杨玉环。
杨玉环接受了两次被逐出宫门的教训,更加刻意地修饰自己,用自己的姿容取悦皇帝。她也更加温顺体贴,用自己的才艺小心翼翼地侍奉皇帝。老年的唐玄宗越来越感到离不开他的爱妃,他逐渐抛开了对其他女人的欲念,对杨贵妃的宠爱更加专注。相互的依恋和需要,使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感情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感情,在历代帝后间是少有的。
两情相悦,两心相知,玄宗与贵妃愈到后来愈情投意合。在玄宗面前,杨玉环不像一个妃子,却像恩爱家庭的娇妻,敢说敢笑敢打敢闹,肆情而娇憨。几个回合的冲撞,基本都是由玄宗作出让步。平日玄宗对贵妃没有居高临下之态,而像一位好脾气的丈夫对待不懂事的娇妻,下朝便来到贵妃处。冬日大雪,屋檐结了很多冰条。玄宗下晚朝回来,见贵妃正玩弄几条亮晶晶的东西,好奇地问:“所玩何物耶?”贵妃笑答:“妾所玩者,冰筋也。”玄宗笑着对一旁的人说:“妃子聪慧,真可爱也。”二人在宫中漫游,每走到鲜花盛开的地方,玄宗见花朵艳丽,总要摘一朵给贵妃戴在头上。御苑千叶桃花新开,玄宗折一枝给贵妃说:“此花犹能助娇也。”玄宗把贵妃比作盛开的花朵。秋八月,太液池中白莲盛开,众人于岸边欣赏,无不叹羡。过了一会儿,玄宗指着贵妃对众人说:“白莲能比得上我解语花?”南方进贡一种果子,名合欢果。合欢果的名字和形状引起了玄宗和贵妃的兴趣,他们互相赏玩,爱不释手,玄宗对贵妃说:“此果似知人意,朕与卿固同一体,所以合欢。”于是两人紧坐在一起,把合欢果吃了。玄宗为留下纪念,还命画工描绘此景。贵妃本身肥胖,夜晚纵欢饮酒,早晨起来,肺部灼热难受。她常清晨走到后苑,攀花树之枝,吸吮花露,用露水润肺,感觉便稍好些。有时玄宗和她在华清池中游憩,夜晚饮酒,早晨相携到花园,玄宗折一枝木芍药,递给她嗅其香味,这种花还颇有功效,玄宗曾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贵妃还酷嗜荔枝,荔枝在暑热季节成熟,玄宗专门命人安排驿马昼夜驰骋,从岭南往长安运送荔枝。
贵妃虽然被宠爱,但她忘不了两次被逐出宫的痛苦和耻辱。她需要玄宗给她一个切切实实的保证。七月七日是乞巧节,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女子们在这天晚上向织女祈祷,请求帮助提高自己的针黹技巧。宫廷和民间一样,也举行乞巧宴会。唐玄宗和杨贵妃仰望着星河中的牛郎织女星,默默祈祷。她希望皇帝长寿,更希望自己得到永远的宠幸。唐玄宗望着自己的爱妃,心情激荡,他何尝不希望自己能活一千岁、一万岁呢?他对杨玉环的感激与依恋之情油然而生,他拉着杨玉环的手,并肩站在长生殿前,仰头望着浩瀚的天河,面对牛郎织女双星,发下了誓言:“人寿难期,但愿我们生生世世,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杨玉环激动万分,她虔诚地合起双手,向天上的双星说:“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妻!”大诗人白居易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长生殿之约,写下了永恒不朽的诗篇:“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皇帝的宠爱,不仅使杨玉环有了随心所欲的豪华生活,也使她的地位日益显赫起来。随着杨玉环的被宠和受封,杨氏家族也随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立即荣耀发达起来。杨玉环的生父杨玄琰被先后追赠为济阴太守、太尉、齐国公,母亲李氏被封为陇西郡夫人、凉国夫人,朝廷专为之修建庙堂,皇帝亲制碑文。叔父杨玄珪被封为光禄卿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堂兄杨铦被封为殿中省少监;堂兄杨锜被封为监察侍御史,并把太华公主许配他为妻。太华公主是玄宗宠妃武惠妃所生,所以很受玄宗怜爱,得到的待遇也大大高于其他公主。玄宗连着宫禁给她们盖了豪华的宅第,以便她们可以随时出入宫廷。堂弟杨鉴封为秘书省少监,和承荣郡主婚配。
就在贵妃受封之时,与贵妃同一曾祖的远房堂兄杨钊也来到了京都长安。他是奉剑南节度使之命,以节度推官的身份入朝办事的。虽然他与杨玉环关系较疏远,但因为是贵妃的亲戚,也被留在了京师,并被授予了金吾岳曲参军的官职。杨钊以他的聪明才干和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供给的雄厚资财,巴结杨氏兄妹及宦官,得以随便出入宫禁。他精于计算,在玄宗皇帝和其他人赌博玩耍时,他能为每一个人计数,既快又准确,因此引起了玄宗皇帝的重视,很快被调任为度支判官,掌管天下赋税。杨钊相貌出众,又工于心计,眼光敏锐,不仅很快得到了玄宗的喜爱,而且也得到了权势显赫的当朝宰相李林甫的赏识。他工作出色,并经常出入宫禁,取悦皇帝,结交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帮助李林甫大兴冤狱,排除异己。李林甫从而更加器重他,推举他做了近侍大臣——给事中兼御史,不久,又取得了兵部侍郎的高官。当时,外面传说图仪中有“金刀”二字,于国不利。聪明的杨钊为此向皇帝请求改名,因为“钊”字正是由“金刀”二字组成的。玄宗便赐其名为“国忠”。
天宝十一年(752),宰相李林甫病死,唐玄宗立即封杨国忠为宰相,兼领吏部尚书。就这样,在不到10年时间里,杨国忠便从一个侍御史而爬到了首席宰相的地位,这其中有很大的因素是得力于受专宠的杨贵妃,靠的是裙带关系。
杨贵妃有三个姐姐,她们都美若天仙。贵妃得宠,她们也被皇帝加封为国夫人:嫁给崔氏的封为韩国夫人;嫁给柳氏的封为秦国夫人,嫁给裴氏的封为虢国夫人。并每人每月赐给脂粉钱10万。三姐妹中,虢国夫人最为妖媚,不施脂粉,天然丽质,常常以本来面容朝见皇帝,很得玄宗的喜爱,特许她在宫苑中骑马。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皇帝还赐给虢国夫人照夜玑,秦国夫人七叶冠,都是稀世之宝。至此,杨氏家族的贵盛达到了极点。杨氏兄妹在长安城内飞扬跋扈,成了权贵侧目的人物。
杨贵妃的三位姐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和两位堂兄(杨铦和杨锜)的住处,被时人称之为“杨氏五宅”。他们在京城内大兴土木,紧靠着宫禁,建造了壮丽的府第,比豪夸富,极尽奢华。皇帝赐给他们的巨额财富,五家一样多。各地官员进京办事,也必须走杨氏的门子。杨氏堂前堆满了各地官员奉送的金银财宝。只要杨氏一声令下,各州府县无不像奉圣旨一样,战战兢兢,惟命是从。连十王宅、百孙院的皇子皇孙们的婚姻大事,只要韩国夫人、虢国夫人过问,也都无有不成。每当唐玄宗驾幸骊山华清宫,杨贵妃及三个国夫人都要随驾前往。皇帝及贵妃的銮驾富丽堂皇,“杨氏五宅”的车马也毫不逊色。他们每家一队,服色各异,锦绣珠玉,鲜艳夺目。五家车马随从合在一起,光辉灿烂,犹如天上的五色彩云,充斥在长安至骊山的大道上。就是在骊山,也有皇帝赐给他们的温泉住宅。
杨氏家族的贵盛,杨氏兄妹们的骄横跋扈,不仅使大臣贵族仰慕畏惧,就连皇家亲属也得避让三分。如天宝十年(751)上元节,长安城没有宵禁,杨氏族人夜游,车骑与广宁公主及她的丈夫程昌胤的车骑相遇。杨氏族人明知是公主的车骑,却不让路。双方争执起来,驸马都尉程昌胤下车喝止,反被杨氏家奴用鞭打翻在地,公主的车也被撞坏。公主向皇上哭诉,玄宗只杀了杨氏家奴一人,反而免去了驸马都尉程昌胤的官。此事震惊朝野,也使得杨氏家族更加肆无忌惮。他们仗着皇帝对贵妃的宠爱,为所欲为,一时间,大唐的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当时民间传出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白居易也有诗云:“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十六日,正当玄宗皇帝和贵妃及杨氏兄妹在骊山温泉宫避寒游玩时,突然传来边关急报,镇守北边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反了”,已率兵15万,号称20万,从渔阳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慌乱之中。由于大唐40余年的太平天下,国防势力衰落,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安禄山的叛军锐不可当,很快便攻占了东都洛阳。不久,潼关又失守,老将哥舒翰被俘,京城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被迫接受杨国忠的建议,准备西逃巴蜀。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二日晨,玄宗出早朝,向臣民宣布他将率军亲征叛军,并将朝廷的日常政务交给太子。上朝的官员都沉默无语,他们都知道皇帝是在说假话。大家都在准备离京外出逃难。宦官高力士与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召集了与御驾随行的禁军,准备好了乘坐与装财物的车辆。皇帝通知了杨氏家族成员,让其随驾一起出逃。六月十三日凌晨,太阳还未升起,唐玄宗便带领出逃的队伍,急急忙忙出了皇宫,离开了他在歌舞升平中度过几十年的京都长安城。贵妃惊恐不安,好像预感大难即将临头,她看着身边已进入垂暮之年的玄宗皇帝,十分忧虑自己的命运与前途。于是,终日愁眉不展,珠泪涟涟。
六月十四日中午,烈日当空,逃难的车队来到了马嵬坡驿站。皇帝、嫔妃、百官、诸王及宫眷占据了宽敞的驿舍,吃饭、休息。而随驾护卫的禁军兵士们却头顶烈日,又渴又饿。他们饥疲交加,胸腔积满了怨恨。正在这时,适逢宰相杨国忠被吐蕃使者20余人纠缠,要求供给饭食。突然,人群中不知谁大叫一声:“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啦!”这一声叫喊,犹如火山喷发,多年来由于杨国忠的专权跋扈,杨氏家族的骄横奢侈,积聚在人们心中的怒火终于喷泻出来!军士们举起刀枪围了上来,杀死了杨国忠和他的儿子杨暄,他们的头颅被割掉挑在枪尖上。听到军士哗变,御史大夫魏方进上来阻拦劝说,也被愤怒的军士杀死。很快,反叛的禁军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带领下,围住了皇帝的住地。唐玄宗被这一突发事件吓坏了。他用颤抖的手拄着拐杖,走出驿门,喝令军士们退下去。可兵士们就是不退。玄宗又命高力士去问明原因。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望陛下割爱正法!”玄宗听了,心如刀割,他实在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妃子。他忆起了贵妃昔日的风姿、才艺及温顺,想起了他们之间十几年来的恩恩爱爱,他不愿意割舍,然而,愤怒的军士喊声震天,随时都可能冲杀进来,危及皇帝的性命。高力士和京兆司录韦谔又来劝说玄宗:“现在是众怒难犯,安危就在顷刻,望陛下速决!”玄宗颤抖着说:“贵妃在深宫,又怎知宰相造反,此事与贵妃何干?”高力士答道:“杨国忠有罪,诸将杀了他。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还在陛下身边,他们能不害怕?请圣上裁处,将士安则陛下安!”玄宗长叹一声,默默无言,进入驿馆。驿门里边还有一条小巷,玄宗不忍心回寝宫,就在小巷中拄着手杖俯首而立。
贵妃早已听到了外面军士哗变的消息。兄侄的死已使她心惊胆颤,将士们的呼喊更使她恐惧不已,她希望此刻皇帝能出面保护她。然而,一声“皇上赐贵妃死”的呼喊声打破了她的幻想。玄宗走进行宫,扶着贵妃走出厅门,到马道的北墙口与她分手,命高力士处死她。贵妃哽咽流泪,泣不成声,说道:“望陛下保重。我实在有负国恩,死而无憾。请允许我拜佛而死。”玄宗说:“愿妃子托生到好地方。”高力士将贵妃引到佛堂前的梨树下,用三尺白绫结束了她年仅38岁的生命。
贵妃刚断气,南方进献的荔枝到了。玄宗皇帝看着荔枝,大哭几声,命高力士:“替我用荔枝祭奠她。”祭奠完毕,羽林军还没解围。高力士等人便用绣被垫床,放上贵妃尸体,摆在驿站院子中,传旨陈玄礼等人进驿馆来看。陈玄礼托起贵妃的头,确信她死了,说道:“这就是了!”羽林军这才解除对驿馆的包围。
贵妃被埋葬在驿馆西郊之外一里左右的路北坡下。
有被宠必有失宠时,宠极生悲。贵妃及杨氏族人被诛杀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体现。
玄宗自失去贵妃后,陷入绵绵无尽的怀念和伤感中。玄宗拿着荔枝在马上对随行的梨园弟子张野孤说:“从这里去剑门,鸟啼花落,水绿山青,却会引起我对贵妃的哀悼啊!”西行路上,阴雨连绵,雨打铃声,隔山相应。玄宗把昔日对贵妃的宠爱,化作了思念,于马上又作了一曲《雨霖铃》授给了随行的梨园弟子张野孤。
长安收复后,玄宗从成都返京。路过马嵬坡,玄宗密令宦官将贵妃迁葬别地。贵妃的坟被打开,时过一年有余,贵妃肌肤已消入土中,胸前仅有一个锦香囊。宦官把香囊献给玄宗,玄宗睹物伤情,把香囊置于怀中,香未消,玉已殒,玄宗心上的伤口永远无法弥合。
回长安后,玄宗再次来到华清宫,物还在,人非旧,在望京楼,玄宗命张野孤奏《雨霖铃》,曲未半,玄宗四顾凄凉,不觉流涕。画工绘制的贵妃像,挂在墙上,玄宗朝夕视之而欷歔,在悔恨与回忆中度过凄凉的晚年。
大唐天子李隆基对妃子杨玉环的宠爱,作为人类情爱史上的感人乐章而成为千古绝唱。这部美好而悲凉的爱情史诗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遐想与思考,善良的人们为此而慨叹、而惋惜,世代相传着那一首首优美的诗篇。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与六宫之主,荒废了政业,放弃了立国大计,一味地追求情感的愉悦和满足,这是对国对民的罪孽。更何况,杨氏家族恃宠跋扈,为害至深,绝非一美女杨玉环的死而能挽回。因此说,一个荒淫无度的君主与一个恃宠忘形的贵妃怎能不致祸起萧墙?!
|
|